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大晚上的,等娃做完作业,带她去附近商场玩攀岩。本来一个小时的体验,玩了大约四十分钟,娃就玩累了。
骑车回家的路上,娃说感觉攀岩不好玩,还没有她的画画好玩,早知道就在家里画画了。看得出来,这个攀岩体验,她觉得挺累,既废手,又耗体力。
我顺着她的话接话,既然不好玩,那下次就不去了。但也同时开解她说,换个角度来想,来体验一次也挺好的,因为只有体验了,你才知道不好玩,但如果你一直没有体验过,心里一定就会一直想着,甚至还会担心自己因此错过一个好玩的东西。
与一直牵肠挂肚悬着的心相比,花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得到了一个确定的答案,也挺划算。
娃对此表示赞同。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换个角度很多思路和想法就不一样了,就会时常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02
早上听付的那个演讲,也看了一些博主的分析,就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角度。
以前我们总站在相信的角度,相信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相信这只是短暂的低迷时期。但换个角度,当放到更大的环境中,拉长时间距离,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会得出一个结论:现在都是这年景了,大家还是得心里有点数。
为啥?
因为现在核心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由人口变化带来的一切效应,都在逐渐显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这跟我们常规看到的、相信的确实有很大差异。
理想往往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备好余粮好过冬,保守策略才是当下最合适的。
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去看,卷娃这些,真没有太大意义,还不如多花点时间,陪着娃一起锻炼身体,搞好亲子陪伴,让孩子身心健康,或许受益更大。
03
写到这里,想再去翻一番早上看的那篇文章,发现已经不见了。
除了叹口气,也不知道该说点啥。
怎么说呢?
换个角度想一想,我几年前开始迷上研究如何带娃,最近又开始迷上历史,确实是有原因的。
再说回带娃,攀岩的地方设置了1-5级的难度。
一级是那种左右踩踏抓手都很规整的,二级是那种间距更大的,三级到五级是那种又不规则,还带坡度的,反正难度就是越来越大。
娃玩的时候,遇到的一个小男孩,攀岩特别溜,就像个灵活的小猴子一样,三级“噌”的一下就上去了。
娃看着有点羡慕,但不敢挑战,正好那个小男孩妈妈在用钱鼓励他。娃也刺激我,人家是有奖励的。
我一拍大腿,没事,我也有奖励。你如果挑战到三级的顶点,我就奖励100。
娃犹豫了下,休息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去挑战了下。虽然没有挑战三级,但二级大间距地爬到顶了,二级带字母难度地也爬到一多半了,爬到数字6的时候,尝试了几次,最后脚步踩不住,滑下来了。
看得出,她在努力尝试,也足够尽力了。
等她一下来,我赶紧给她鼓掌,然后转给她50块,奖励她虽然觉得这个挑战有点难,但还是愿意去尝试,愿意去挑战,也尽力了,很棒。
娃很开心,皆大欢喜。
反正,我现在对娃的一个理念就是,多支持,多认可,多鼓励。遇到问题,咱一起想办法面对和解决,这样慢慢成长就好,让我也跟着一起成长一点。
她不嫌弃我这个妈妈,我也不嫌弃这个娃,我们相互包容,相互迁就,一起成长,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