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读《孟子.尽心章句上下》,这篇宏文是《孟子》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对“求”字,颇有感觉。人生一世,何人不在追求,但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苦苦追求却难以得到,于是佛家则说:众生皆苦,求不得是最苦之一。
记得1999年4月清明回湖南老家扫墓,之后,我和家人来到神秘的湘西雪峰山麓旁边-湖南洪江古商城旅游,顺道登上古商城背后的大山-嵩云山,人称“湘西第一名山”,为湖南仅次于南岳的第二大佛教圣地,次圣地庙宇众多,山上其中有一座庙,庙里供了一尊真人肉身菩萨,我们迈进大雄宝殿,向供奉肉身菩萨的侧殿走过去,看到许多香客已经在焚香叩拜,由于我们并非佛家弟子,对此并无多研究,但是看到那庄严的肉身菩萨时,心里一惊,可能基于一种恐惧或害怕,我连忙拉着老婆的手,赶快逃离,刚走到大雄宝殿的台阶上,迎面看到大门内顶正中央,挂着一副大字“莫向外求”!
我们顿时被这四个字镇住了,于是我们站在那里反复念叨“莫向外求!莫向外求!”从此,莫向外求成了我们大脑中印象最深刻的烙印。一想到莫向外求,就会想到:洪江古商城-肉身菩萨-恐惧惊讶-大雄宝殿这一副副画面。
孟子对“求”是如何理解的?
且看原文如下: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大意是:你只要去追求就会得到,放弃就会失去,这种求就有利于我们得到,求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我自己手里。追求是要讲究方法与分寸的,但是能否真正得到取决于天命,这种情况下的追求并不利于我们得到,求的主动权由外在因素掌握,不确定性因素很大。
我个人理解:
针对“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求在我者,这种求主动权自主权在我们自己,只要努力追求,得到的可能性很大,我们称之为“向内求”,这种求更多的是事在人为,这种求的力量是巨大,能够产生质的变化,就像鸡蛋由内向外打破就是生命,由外向内打破就是食物,物理路径不一样,起的变化差别就太大。
另一种求,就是求在外者,这种求的结果的主动权不在我,而在他人,在他物,在他事,能否求成功有结果,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这种求其实就是典型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需要努力,需要讲究方法,但是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本质上就是天命!所以讲“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这种求不可勉强,因为结果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许多身外之物,乃至功名利禄的追求固然也很重要,但是追求一定要讲究方法与分寸,不可过头,否则心会很累,得不到会很痛苦,会很难过!
所以,向外求的结果是不可掌控的,谁能帮我们?-取决天地人三者关系,而不是自己主观意愿所能够达成的!
本质上讲,一个人是否成事,一部分取决于他自己的天赋与努力追求,还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外部资源的合力,事业成就越大,外部资源合力的因素越大,这就是所谓时势造英雄!能否成为英雄不是英雄本人说了算,而是他是否在恰当的时机站在风口浪尖上,是否有这个运气,这个风口浪尖就是“天命”所赐!就像雷军所言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
总之,我们更多的是要向内求,向内下功夫,同时向外整合资源,曾国藩所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是最好的求!耕耘的主导权是求在我,收获的主导权是求在外。这种态度就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这种求才是正确的人生进取的态度。
余超林《孟子》感言集16:求在我与求在外
2018-6-9周六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