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雨,总是带着几分古意。今日清晨,细雨如丝,恰似杜工部笔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轻轻洒落在通州新城的街巷间。我穿上雨衣,踏着满地涟漪,向着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缓步而行。
雨水打在伞面上的声音,宛如时光的絮语,让我想起与儿子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
这场雨中赴约,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提前领取明日马拉松赛事的参赛物品——这看似简单的程序,却是我与儿子之间"赛道之约"的重要序章。
雨势渐大,街道上行人稀少。我裹紧一次性雨衣,却仍挡不住斜风细雨的侵袭,裤脚早已被雨水浸透。
然而,当我走进领取点,映入眼帘的是工作人员热情洋溢的笑容和井然有序的场面。参赛者们虽浑身湿透,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真正的跑者,何曾畏惧过风雨?
领取完参赛物品,我已成落汤鸡,但心中那团火却愈燃愈烈,仿佛回到了年轻时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
明日,将是我与儿子第三次并肩站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这个数字看似平常,却承载着我们母子间太多难以言表的情感。
记得第一次参赛时,儿子刚上班不久,青春勃发的背影在前方跃动,像一只矫健的羚羊。我在后方奋力追赶,心中既欣慰又感慨:那个曾经需要我牵着手过马路的小男孩,如今已能成为我的领跑者。
那一刻,我暗自立誓: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我都要努力跟上他成长的步伐,不让年龄成为我们之间的隔阂。
第二次同赛的情景更是历历在目。那日阳光正好,我们并肩奔跑,互相递水、擦汗、加油鼓劲。儿子时而放慢脚步等我,时而为我挡开拥挤的人流。
我们的汗水交织在一起,滴落在漫长的赛道上,化作最动人的亲情印记。
记得跑到三十公里处,我的体力几近透支,是儿子坚定的眼神和"妈妈加油"的呼喊,给了我继续向前的力量。
完赛后相拥而泣的瞬间,我忽然明白:马拉松不仅考验体力,更磨砺心灵;不仅是个人的坚持,更是亲情的升华。
而今,第三次同赛在即,我的心情依旧激动如初。这场持续多年的"赛道之约",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体育竞赛,成为我们母子生命中最珍贵的仪式。
每一公里的奔跑,都是对岁月最真挚的告白;每一次呼吸的调整,都蕴含着对彼此最深沉的理解。
雨中的北京渐渐亮起灯火,我坐在窗前整理明日参赛的装备。号码布、芯片、运动服...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
我想起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的话:"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
是啊,这场马拉松,恰如我们的人生旅程——有上坡时的艰辛,有下坡时的谨慎,有平坦路段时的从容,更有终点前的冲刺。
而与至亲之人同跑,则让这段旅程多了温暖的底色。
明日赛道上,或许我们会遇到风雨,或许会面临体力不支的困境。但我知道,只要我们目光相接,就能从彼此眼中汲取力量。
儿子曾笑说:"妈妈,您是我见过最酷的跑者。"而我想告诉他:"因为你,我才敢做这样的梦。"在这场穿越时光的奔跑中,我们不仅是母子,更是彼此的见证者、同行者、激励者。
窗外的雨声渐歇,明日朝阳必将如约而至。此刻的我,心中满溢着感恩与期待。感恩岁月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和奔跑的勇气,期待明日赛道上再次与儿子并肩前行的每一分每一秒。这场马拉松,是我们写给时光的情书,是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印记。
无论成绩如何,能与最重要的人共享奔跑的快乐,已是人生至幸。
明日,赛道见。且看我们母子如何在这42.195公里的画卷上,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让风声作伴,让心跳为节拍,让彼此的陪伴成为最坚实的依靠。这不仅仅是一场马拉松,更是一场穿越岁月的约会,一次心灵相通的旅程,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亲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