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目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话,仅仅是读出来,内心仍觉得温暖。
白炽灯淡黄的光晕,父亲明灭的烟头,母亲手中翻动的毛线,怀中听故事的孩子,这样的画面,大概是很多人珍藏心底的童年记忆。
回想那时,坐在父母膝头,在混沌的意识里,我们也曾发下宏愿:长大了,要孝顺他们,要让他们开心。
多年以后再看,这也许是我们曾有过的最高尚的理想。
2
有一天我们爬下父母的膝头,开始昂首阔步的奔向远方。
穿梭于他乡不一样的四季,周旋在操持着各色口音的人群中,直到年关才能像回巢的候鸟一样,回家里看看爸妈。
我们不知道父母是怎样挨过那些无人问津的时光,也难以想象他们对着墙上的全家福是怎样的凄凉。
即使这样,我们好像也总有理由安慰自己:
“工作忙,没时间”
“只有在外面多挣点钱,才能让家人过得更好”
“等到明年就回去”
3
很多时候,我们要警惕走进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过分注重物质对亲人的重要,却忽略了他们情感的需求。
为了给亲人一个舒适、富足的生活条件,早出晚归马不停蹄,来不及跟家人享受人伦之乐,也来不及思量有多少爱是不可以等待的。
日本畅销书《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封面上有一个公式:
假使你的父母现在60岁,父母余下的寿命是20年,并且你没有跟父母同住,那么,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的时间大概是11小时。所以:20年×6天×11小时= 1320小时。
也就是说,你这辈子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5天!
当时间以这样触目惊心的方式呈现,我们才更能分辨出与父母每一次通话、每一次对视的意义所在。
对渐近暮年的父母来说,情感的富余远比物质的富裕要重要。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给亲情留下一条缝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