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中学期间上课的总数大约有二万多节,如果把每节课四十五分钟累积起来,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来提高学习效率。
一、厘清学校课堂学习与校外培训机构培优辅差的关系,从思想上认识到校内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校内的学习无论从时间还是内容上来说都与校外培训机构没有可比性,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当孩子在完全掌握校内学习内容学有余力,或是对校内的学习内容无法完全消化吸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培训机构进行培优或辅差。所以校内学习与培训机构的学习是米饭与零食的关系,长身体还是要靠大米饭,光靠零食是不行的。如果认为反正校内学习的内容在培训机构还要学一遍,一周的课堂学习都不认真听讲,最后靠周末在培训机构用1、2个小时去学习一周的内容,这样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在孩子心中树立和维护老师的威信,要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是否拥有威信,拥有多高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接受老师正确教导的程度,甚至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仅取决于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家长对老师的态度的影响。有这样一则故事,大意是:一天一位很有名望的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小草去问他的老师,想知道这是怎样一种草。那位老师也不清楚这株小草为何物,便谦虚而又和蔼地说:“你爸爸不是很有学问的植物学家吗?你回去问问他吧!老师也很想知道这小草的秘密!”第二天,这位学生拿着小草再次对老师说:“爸爸说他也不太清楚小草的名字。他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可能是一时忘了,要我再来向您请教。”接着,这学生递给老师一封信,说是他爸爸叫他带给老师的。那位老师拆开信一看,里面详细地写着有关这株小草的名称和特征等知识,最后还附有一句话:“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恰当。”所以首先家长要敬重老师,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和建议;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明显分歧,应让孩子回避后再交流;积极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当孩子放学回家后和家长谈起某老师怎么样,同学们怎样议论某老师,说起某老师的一些缺点时家长不要盲从,而应该讲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这位老师的优点,帮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当然如果老师确实存在某方面的问题,也要经过正当的渠道与老师沟通,不要让孩子参与此事。只有家长尊敬老师,孩子信服老师,课堂上才愿意听他的课,进而学好他所教的学科。
三、堂课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会反应更迅速,对所学知识记得更清楚、更深刻。提高注意力首先要保证孩子每天充足的睡眠,上课时都要睡着了意识都不清醒何谈注意力。第二不要给孩子买过多或花哨的文具,这些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保持桌面整洁,不要放与本堂课无关的东西。第三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认真做好笔记,可以避免开小差。第四平时可以进行一些提高注意力的训练,比如练习乐器和心算,或者进行注意力不集中的“脱敏”训练,先保证10分钟专注于某事,后慢慢延长至20分钟、30分钟、40分钟。第五加强体育锻炼,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可以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四、课前预习可以提升课堂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课前预习会让课堂上的学习更从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时先浏览一遍要学的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弄清楚重难点所在,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深究,再用笔对重难点做出标记,便于带着问题听课。
五、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两天后只留下28%,6天后只剩下25%。知识刚学过之后,遗忘特别快,经过较长时间以后,虽然记忆保留的量减少了,但遗忘的速度却放慢了。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学过新知识后,要“趁热打铁”,抓紧时间及时复习、巩固。复习首先要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 ,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课本和笔记,查找漏缺,这样可以及时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提高记忆力,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或复习后通过做作业进行练习,能巩固提升复习效果。最后要适时做好系统性复习,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总结,形成的知识体系就不会消退,久而久之,哪怕是一本书的知识也能多而不乱,杂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