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昀》
枯草生万鬼,繁城陨月辉。
这句话在离云城代代相承,家喻户晓。
黎昀从小听这句话长大,小时候懵懵懂懂以为自己隐约能理解,年岁渐长却愈发困惑。
因为,纵使这句话传遍离云城,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这句话指的是什么。
它听起来,更像一句诅咒。
在黎昀出生到现在度过的几年里,这句话不知为何却是越来越没有什么新生的孩子知道,他处于过渡的时期,倒是听说过。而那句话,像是在某种神秘力量的控制下渐渐销声匿迹,成为一代人的秘辛,成为某种禁忌。
偶有年岁小的孩子不知从谁人口中听说,又再去问自家父母,得到的只有遮遮掩掩的答案,亦或是严厉的呵斥和责骂。
久而久之,截至黎昀这一代,已再无人知晓那句已被默认为诅咒的话语。
黎昀虽然好奇,也尝试过把这句话灌输给下一代的孩子,只不过要么是没说完被人家父母发现他鬼鬼祟祟一通呵斥,要么是那孩子压根就不记得这回事。
长大了,进学了,黎昀也忘了这句话,偶尔想起时也没了小时候那般强烈的好奇心。
……
十年后。
黎昀弱冠之龄,加冠礼成之日,敌军进犯。
城门大开,敌军一拥而入,惊叹边疆竟有如此繁华。
城主亲率五万城民迎敌军首领入城,其余城民自得其乐,仿佛对敌军入城根本不感兴趣。
首领收了城主备下的礼物,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沾沾自喜,下令大赦离云城——已经磨枪擦剑准备屠城的士兵十分不满。
……
是夜,城外枯了不知多少年的荒草地依稀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似是得了什么召令,星星点点幽蓝色的火焰静悄悄地开始聚集。
敌军士兵像模像样地夜间巡视,只感觉阴气森森背后直冒冷气。这座城,着实安静得令人毛骨悚然。
他不解,这样一座曾经扬名至故土的鬼城,首领是出于什么心态定要吞了它。
一阵冷风,手上的火把突然没了火光。取而代之的,是数以万计的幽蓝的星火。
那些星火渐渐在火把上组成一个字:陨。
那兵士已吓得身体抖如筛糠,神经却固执着不愿沉睡,教他看了整场。
幽蓝突然炸开四射,每一点,都像极了复仇的怒火。
他动弹不得,眼睁睁看着火焰吞噬了自己的身体。
一如幽蓝的冰冷,这火没有一点热灼,冷得如同死者的沉寂。
最后一根神经罢工,他连眼睛都没来得及合上。
他最后的念头是,他想回家,下辈子,再也不要参军了。
当夜,敌军驻营大乱。
说出去也没人敢信吧,数百之众,死于区区星火。
第二日。
过往客商发现城中惨状,遂报官府。只是死伤大半,剩下的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意味着真相就此沉入水底,伴随着死者,进入阴曹地府。
只不过入不得轮回罢了。
……
忘川河上奈何桥,奈何桥边孟婆汤。
孟婆远远看见数万魂魄近来,愤愤地去了阎罗殿。
阎罗早已见怪不怪。
这数百年间,孟婆早已因这数万魂魄,寻了他投诉过百千遍。
只是死者执念未化不得入轮回,只因怨念强大者,入了轮回也不过是多了祸害人间的机会罢了。
他只能无奈地重复那句对孟婆早已说了千百遍的话:“静待,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
孟婆亦无奈,只能放任他们一遍遍地过忘川河,又执意不愿喝下孟婆汤。
只是这次,数万魂魄乖巧地过了忘川河,乖巧地喝了孟婆汤,乖巧地进了阎罗殿。
孟婆拦下这队伍中最后那名二十多岁的男子魂魄,试图得知原委。
那名男子清秀可人,分明是黎昀的模样。
此事得追溯到几百年前,他们第一次过奈何桥。
离云城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虽地处边境,却因甚少有侵扰,得了个“世外桃源”的美称,扬名边疆。
树大招风,这美称却为离云城招了祸患。
敌军看中了这座城池,举兵攻打,朝廷为避免征战弃了此城。朝廷立国号为兴云,这“世外桃源”便因此得名离云城。
黎昀本是城主,率城中居民奋起反抗。在精兵强将面前手无寸铁的城民犹如蚍蜉撼树,敌军首领暴怒,下令屠城。
离云城民魂魄离体,混混沌沌,只是恍惚间记得自己死得不甘,在奈何桥边怎么都不肯喝孟婆汤。
无奈之下,黎昀只身入阎罗殿,请求阎罗帮忙。
阎罗同情他们,又不能放他们还阳,便于离云城外打造了一个幻境。
待城民执念化尽,幻境自动破碎,只是这过程竟是耗了几百年。
所谓“枯草生万鬼,繁城陨月辉”,不过是城民记忆紊乱,又以为自己还没死,便有了这句话。
至于为什么黎昀之后,再无人知晓,许是人们终于放弃了这种无意义的复仇,决定安心转世。
……
阎罗殿。
安排完数万城民转世,孟婆叹道:“不容易,总算安心了。”
阎罗微笑:“本来他们还打算闹个几百年,还好阎罗殿能篡改大部分人的意志。”
有侍候一旁的小鬼差不解:“大王为何让那些鬼胎还阳?若是记起旧仇,又闹得腥风血雨怎么办?”
管理生死簿的判官抢过话头:“大王早就抹去了他们的记忆,小鬼的怨念可比他们重了不知多少,他们要是来了这里,早就天翻地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