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专栏8-2《你不是没有精力,而是不会管理精力》读后反思
一、笔记
(一)精力充沛并不一定是天生特能熬的结果, 精力充沛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
1、普通人管理自己精力——直线型管理。
精力好比手机电池,直线型的管理是一直用到关机,然后充到能开机20%的电量又匆忙继续使用,常年保持在半电量的恐慌状态。这也是你的精力管理现状,你不断地喝咖啡、抽烟,相当于给这个手机加一个移动电源,但如果你不改这个习惯,你会发现电量总是不够用,人也永远缓不过来。
2、高手管理精力——钟摆型管理
高手从来不把精力电池用到没电,而是理解和配合这些节律,主动进行休息和补充。他们懂得掌握节奏,主动休息。休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能的工作方式。
《精力管理》的作者吉姆花了数百个小时观察顶尖网球选手的比赛,他发现顶级选手特别擅长用得分间隙恢复体力。他们通过改变呼吸方式、放松肩膀和手臂、大吼一声等方式来发泄紧张情绪。他们在得分间隙的 16-20 秒里,平均每分钟的心率可下降 20次。而他们对手的心率居高不下,一场比赛下来体能消耗要高20%,这些细小的差距,造成了顶尖选手和优秀选手的区别。
在钟摆型的管理中,主动工作主动休息,钟摆幅度会越来越大,也越有力,精力呈现上升趋势。而在直线型的管理那里,精力会被消耗得越来越多,峰值也随之降低。
(二)发现你的精力节奏
1. 60分钟钟摆
大脑的注意力只能保持45-90分钟,最长不超过120分钟。所以每小时主动休息一次能保证你的精力在高水准,远远比连续2小时然后停下来休息20分钟好。休息的频率比时长更重要。
最好的精力恢复方式不是停止工作,而是切换到另外一项不同的工作上去——从执行切换到思考,从脑力活动切换到体力活动,从一个人干活切换到和别人沟通。
你可以推开键盘,走到过道里面伸个懒腰,走一走,和同事聊聊天。
2. 一天的钟摆:4个时间段
早上——计划性工作
上午——创造性工作
下午——沟通性工作
晚上——学习性工作
3. 一周的钟摆
人体在一周之内的精力,也有起伏变化,我们可以据此安排工作:
星期一:规划日
双休以后,人体的生物钟往往还没有调节过来。所以,周一不是埋头工作的好时候,这时最好是分派任务,进行规划,设定目标。
星期二:攻关日
工作效率最高,产出最大,将一些难啃的骨头留待此时。
星期三:会议日
是一周的转折,此时大家的精力还是很好,且思路活跃。这一天是制定战略、开展头脑风暴的最佳时间,也是决策技能最能发挥的时候。有鉴于此,这一天可以安排会议。
星期四:谈判日
基本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时人们在一周开始时的雄心和精力均下降,又对即将到来的周末充满希望。星期四到了,星期六还会远吗?这时人比较通融,容易说话。去见客户,客户向你妥协也最有可能。
星期五:决断日
人们最容易冒险。熬到了星期五,人们总希望一周事一周清,纠缠不清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来个了断。星期五这一天司机也更愿意冒险,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二、精进
(一)你是一个直线型的精力消耗者吗?你现在意识到了节奏的重要性,你会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的安排开始哪些小调整?
我大部分时间是直线型消耗者,少部分时间事情不忙的时候更能做钟摆型。
结合我的实际,我可以做以下调整:
1、因为周一工作很满,将计划日安排到周日,周一只需要早上花一点时间提醒就可以。
2、将需要花大力气的事情安排到周二周三,而不是拖到周四周五。
3、周四周五大家心情确实比较好,可以做一些沟通事宜。
4、早上先预览一边可以做的事,计划好今天可以做的三件事。
5、一个小时休息一次,工作时间理想的时间安排是:
8:30-9:00计划、整理
9:00-9:10起身喝水
9:10-10:10完成创作性工作一部分
10:10-10:20眼保健操、身体活动
10:20-11:40继续创作性工作
11:40:11:50梳理本节工作成果
11:50-12:00起身活动准备午餐
12:00-14:20午餐午休
14:20-14:30回神
14:30-15:30找资料等工作
15:30-15:40眼保健操、同事聊天
15:40-16:40沟通、执行类工作
16:40-17:00记录未完成事项,整理
(二)你有哪些得意的小技巧,可以让自己迅速恢复精力的吗,一起分享下?
1、午休前的冥想很有用,无论能不能睡着都可以起到静心的作用。
2、下午和同事分享一点零食,聊聊天放松一下,可以交流感情又恢复精力。
3、做做简单的放松运动,按摩下头部肩颈,扭扭腰,身体放松了可以缓解紧绷情绪。
三、联想
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徒步的人通常会把行程分成多个小段,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停下休整一下再往前走,可以保持比较好的状态。大前研一的《OFF学——会玩,才会成功》提到休闲时间和工作一样重要。
四、行动
1、尝试理想的工作时间安排,起码保证上下午各一次小休息。
2、带点水果、糖果和同事分享。
3、找到自己的精力波幅,在精力比较好的时段做重要的事。
4、身体出现低效率、眼花、犯困的症状时,不要无视它,给自己停下来的时间,就像口渴症状出现时身体已经严重缺水了。
五、思考
1、每天的工作内容并不是那么完美规划的,面对不确定的工作如何掌握节奏呢?
2、这里的精力更多是指体能方面的,对于意志、思维、情绪等又如何充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