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纠结,孩子即将进入高三,很多事情都要处理。
租住了高中附近的房子,还没收拾停当,就接到了学校去初中上课的通知。
匆匆忙忙找了附近的小饭桌,结果第一天上课回来,孩子说特别难吃,第二天绝对不去了。
恰逢第二天周六,临时做中午饭给孩子送过去,看起来脸上都有了笑容。
紧接着,清华北大陆续除了暑期夏令营的通知,纠结孩子的成绩,纠结学校的选拔机制,担心不够条件,有怕面试不顺利。各种心情纠结在一起。
周五中午,好不容易约到一个北大光华的新生,和她聊聊去年的场景,让她讲讲以前的经验。结果,小姑娘的一个见解彻底让我折服了:“阿姨,我觉得,现在想做什么只要能力够就去做,没有必要弯弯绕,说的等以后,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想起自己对孩子的建议,总是说先学工,再转管,看看管理人的思维,我又进入了进一步的反思中。
或许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感悟也不相同,对这样一个孩子,她所具有的时代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不具有的,就算努力想赶也赶不上。
说到对未来的打算,刚刚入学一年的小姑娘已经有明确的目标,如果去投行,她想去哪里,如果去私募,她想做什么。明确的目标,让她的未来清晰可见,从一开始就开始了为目标做各种铺垫。心目中,新时代的孩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说起兴趣和爱好,爱吃,爱音乐,和女儿有很多共同点,通过她,我看到了女儿在外人面前的样子。
希望女儿经过一年的努力,也会有那么阳光的收获。
说到北大的一年生活,孩子坦言压力山大。各个省的状元,有的进去后不适应大学的生活,甚至产生抑郁,令人感到唏嘘。
大学,只是一个经历,在哪里,都要活出自己的节奏和自信,这或许是我们在家庭教育里更应该注重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