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老家办事,车窗外,稻田连成一片,叶子翠绿葱茏,谷穗还是干瘪的,等待着最后的扬花灌浆。
十五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地膜育种、移栽、抽穗、扬花、灌浆,到沉甸甸的谷穗从绿色变成金黄,我了解一粒谷种变成稻谷的全部过程。
到收割的季节,成片的稻田就像沸腾了一样,泛着金色的光芒,谷香溢满原野。用镰刀在根部一割,稍稍一使劲,谷草顺势倒下,就像熟透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
放到木头架子上敲打,稻谷顺从的从稻草上脱落,饱满金黄,外壳生涩,有毛刺。第一次新米饭,米粒清香诱人,洁白软糯。有阳光的味道,有青草的甘甜。
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让我真正意义的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文字下面表达的真实涵义。我是爱这种鸟语花香,桃红柳绿,自然又透着艰辛的生活的。
第一次参加工作,在金碧辉煌的商厦,看到人工布景上的柳条和蝴蝶,是那样的无所适从。我似乎闻到了青草的气息,听到了夜莺的啼叫,看到了百花齐放,我的心早已飞向了春天的原野,身体却被禁锢在一个固定的区域,无法动弹。
就像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从此我每天面对的是钢筋混凝土的高楼,透明的玻璃幕墙,越来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商品以及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的人群。
我在白炽耀眼的灯光下,忘了寒来暑往,忘了白昼黑夜。我站立着,就像一株离开了土地,被移栽到盆景里的树苗,蜷曲着触角和根须,小心翼翼的伸展着枝叶,并随时准备接受统一的裁剪,变成千遍一律的形状。
偶尔有机会走到大自然里去,感觉熟悉而又陌生。谷子、玉米、红苕、花生……就像遇到了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彼此知根知底,默契,愉悦。
绿树环绕,鸡鸣狗叫,屋顶的炊烟袅袅。一场阵雨过后,水汽氤氲缭绕,呼吸清新,氧气充足,身体轻盈舒适,无比陶醉。
我向往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从农村走向城市,是从宁静、清淡、小农作业的闲散、山花烂漫的自然奔向繁华、喧嚣、一环扣一环的紧凑、有板有眼的规则。
而唯一觉得城市生活的温情,是文化的自由和包容。一个人偷偷的钻进潮涌般的人群里,走走停停。地铁口,有忘我拨吉他唱歌的人,吉他盒摆在地上,里面有路人随意赏的零零星星小钞。有时候是敲手鼓,有时候是吹萨克斯,不一样的人,醉心于相同的音乐梦想,整个场景像一幅画那样美。
我背着双肩包,包里有厚厚一摞书。没错,我只需凭身份证,就可以一次免费借阅五本书。四川省图书馆里,藏书甚多,站在高高的书架前,感叹我知之甚少,才后悔前半生的光阴虚度了,贪婪的只想把余下的时光拉得再长一些,好让我能多啃几本书。
我离开了土地,无法再耕种粮食了。在被城市的声浪淹没之前,我终于找到了自己耕耘的方向了。文字就是我的庄稼,我用大脑去耕作,就可以收获丰富的精神食粮了。
厚厚的书本就像沃土,我望着漂浮在上面的字,就像一粒粒种子,把它们泼洒在记忆的深处,在合适的时间,看着种子自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和稻子的春耕秋收是一个道理。
文字让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有了柔情,那些为追逐梦想而歌唱的人群,让没有绿树环绕的空气,也变得无比清新。
如果注定回不去,我也会努力活出枝繁叶茂的样子。就像盆景,如果限制了向下发展,就学会向上延伸。如果连向上延伸也不能,就向两侧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