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小河
“每一个生命都有责任,我们的过咎,不在于所为之恶,而在于未行之善。” ——易卜西
我们破“壳”而出,不问来历,追究生命的起源,说法不一。没有人会问为什么自己会在世上,但每个人都关心为什么会死亡。有上帝吗?信仰不一,存在了就有他的道理。每一个生命都有责任,对于责任的履行也许就是存在的道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年龄的梯度是最直观的成长,不同的空间环境决定了不一样的视角范围,心理的成长一部分建立在对责任的不同看法上。少年时责任是长辈口中的一种教导,壮年时责任是种由心而起的担当,暮年时责任该是种听风观雨的惆怅。
生生何时,何时生生,处世中静谧的过往是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静一动。篇章翻了又翻,除了手上所留下的触感,心里荡漾起的涟漪是否折射出花纹在心底?
我们的过咎,不在于所为之恶,而在于未行之善。善总大于恶,因为恶是种私意的黯淡,个体的贪婪和变相的成就感。善意则是种教养、心性、品德融为一体的沉淀,是牵连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一种责任。责任和善意的相通,是社会发展的影射,社会给个人一种定义自身的机会,并赋予一些其生活的意义。
每一个生命都有责任,责任可以和任何世事相连。第一篇《原罪》的结尾是这样:“人一开始就背负了一个这‘原罪’,也为了自身的进化而改进、扩大了这‘原罪’,因为我们还要靠了这‘原罪’生长、壮大,竟至于发展出智慧来。它能使我们看清‘原罪’本身、懂得我们身上的自私基因的居心何在,它也使我们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去摆脱我们的‘原罪’,从而摆脱一切残暴与苦痛。而这,也就是人类这一物种的历史使命,是我们作为人的责任。”首先的责任是去摆脱恶,升华的责任是存善行善。
行未行之善,众而得,人无失;承一己之责,慎一言,谨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