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太阳,格外明朗,透过玻璃窗照进屋子,格外温暖。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掠过窗外积满雪的房顶,看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峰,猛然间想起童年,一些有趣的往事!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是贫穷寒冷的,而童年又是欢乐的!这其中就有隔羊。
那还是农业社的时候,社员唯一私有的生产资料,除了自留地,就是自留羊了。自留地是给队里干活的间隙自己务的,咋种、种啥、咋收都是在不耽搁队里农活的前提下自己经营,可以早出也可以晚归,因为自留地一般就在庄宅周边近处。但自留羊不是,一般由队里的羊倌统一放牧。因为那时牧草稀疏,冬春时节羊总吃不饱,所以就不知从啥时候起,家家都会把自家的羊在傍晚隔到家里,喂些草料之后,晚上再圈到社圈里。
那时一个庄里也就四五十只羊,自留羊也不见得家家有,有的人家也不过一两只,最多就四五只,因为超过四五只了羊倌会不乐意,并且紧困的生活也等不到羊们疯狂的繁衍,长到第二年就换成钱钱了!所以除了不太老的母羊年年留着,公羊和老羊就都是淘汰换钱钱的。
那时的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除了个别人看看连环画或者是辗转借来的小说,大块时间就是做完有限的家务,黑天昏地的玩耍。隔羊一般是小学既学龄前娃娃的事,因为大点的都随大人挣工分了。所以隔羊就是这个年龄段娃娃欢乐场。
我们社的羊圈在球场旁边,球场是农业社的人唯一娱乐和交流的地方。所以球场多时空闲着,夏天时堆满粪就是粪场了。在球场向阳的角落,有一个碾盘,我记事时已经废弃了,碾辊子也给卸了当碾场碌杵了,因为那时我们队安了电磨,碾米上电磨,又快又省事还碾的米细,所以那个直径过两米,一扎多厚的石板就是我们这些娃娃们的舞台。碾盘北边的墙根是一排驴槽,冬天时饲养员就把社里的牲口拴在槽上,边晒太阳边吃草料,天冷时我都有些热眼它们了!所以在庄里召蓝球赛时,有的婆娘娃娃就钻驴槽里看球赛,惹得饲养员赶几次也不肯离去。
因为羊倌赶羊的时间有时迟,有时早,所以隔羊的娃娃大都早早就到球场集合,这样就不至于现在我们幼儿园接娃娃一样,因太迟了自家娃娃没人管而走丢了或者是迟到挨老师骂一样挨羊倌的骂。所以在羊没来的那段时间,还有把羊圈好之后的时候,就是隔羊娃娃们最高兴最开心的时候。
空旷的球场是全社人的欢乐场,两个木制的球栏在长年的风吹日晒里变的灰黑,也有朽了的小衬经不起折腾,断了。球栏先是大人和半大青年人的,他们偶然不在时就是半大娃娃的,那时蓝球很金贵,只有在冬闲打比赛期间才会有,所以球栏用的最多的还是毛弹。缠毛弹也是个技术活,毛弹芯儿是旧棉花,要团的圆圆的紧紧的了再用旧毛线缠。毛线要缠的疏密匀称,越紧越好,越圆越好。毛弹大小不等,小如乒乓球,大的也有一手满把抓不住的。缠好的毛弹要用棉线缝好,越细密就越耐耍,也越稳当越有准星。所以一个好毛弹难求,有的打成了毛线团还不忍心丟弃,传出去的毛弹在空中带着线头飞,简直就像连环画上拖着火舌的太阳。正因为一个好毛弹难求,所以时不时就有人为了毛弹打架,严重的还要找大人赔毛弹呢!
打毛弹多时间打半场,无论人多少都是,人实在太多了就也分组。所以空闲的大块球场就有女娃娃(也杂着年小体弱的男娃)玩沙包,有时呷(ga)方,也有时就分两队打沙包。那时的玩具都是自制的,沙包也是,要六块布剪一样大,且布料要瓷实,越新越好,当然颜色也是越鲜越好,逢沙包也是针脚越细越耐耍,沙包里要装四分包谷或者是小豌豆最好,拿着称手,窜活。打沙包可是热闹活,喊叫着说笑着,老远就能感觉那个欢劲。
玩的欢的还有打瓦的。那又是以男娃为主的玩活,当然也有男娃性格的女娃参与其中。打瓦一般用板平而方正的石块,也有的娃娃收拾大人犁地打了的铁铧,谁有那个就像拥有制胜法宝一样惹人羡慕,因为打瓦就是一个人站在起点线,另一个在终点线把自己的“瓦”立在线上,让对手瞄,以打到为胜,所以“瓦”要大小适中,丢出去还要在地面很好的滑行,能准确而恰巧打中对方的“瓦”最后输的一方要被赢的一方从起点双手着地的擔到终点。
那时玩啥也是风气,有时还会办卡,有时还会滚铁环,也有时还会打跑牛儿(就是现在的陀螺),再后来还玩玻璃弹(我们叫“撤毛兵”),最危险的要算“开仗”(打土坷垃),有时不小心就会头破血流。所有这些游戏,都是隔羊的前后所必不可少的。
但有时候也不全这样。母羊一般在十一月半间到正月这段时间产仔,三天的月子一过,小羊羔的好日子就过去了!从此以后的三个月内,小羊就整天整天对着太阳喊“妈”,叫得我小小的心好凄凉。
自从有了小羊羔后,对小羊羔的新奇很快被照料小羊羔的烦恼所替代,就像现在一些有孩子的小妈妈。因为小羊羔在家里不但撕心裂肺的喊妈,它还瞅空就从没关严的大门逃走,害得人前追后堵的去抓。所以大人在冬日的太阳偏斜之后,就嚷着去隔羊。那时人小,小羊羔也小,所以就一路抱着,闻着小羊羔膻气加杂着的奶腥,感觉那是最好闻的味道!
抱着小羊等大羊,是最最漫长的等待!看着太阳越来越红的脸离山畔越来越近时,风中阳光的暖意也越来越少,不远处传来送太阳的鸡鸣,还有忍不住饿的狗叫,我和我的小羊,还有我一样抱着小羊的同伴,蜷缩在向阳的一隅,看着还没小羊羔的同伴玩的热火朝天,我就心里酸酸的看看我的小羊,它还没起长起来的卷毛在瑟瑟发抖,我也能感觉它因饥寒而瑟瑟发抖,它时不时的“咩咩”叫声,我真的感觉像娃娃在喊妈妈。有时随着岁月的推移,我和小羊真的会有母子一样的依恋,有时我要上学去时,都要大人来隔大羊一样把我和它隔开。这时我和小羊偎在一起,是抱团取暖,也是互相安慰。它会偶尔“咩咩”两声,之后就轻轻的嚼我的衣服,还有时会抬起头,喷着奶膻气,用柔软的小舌添我的脸,而我就会学妈妈哄孩子的样,轻轻拍拍它说,“妈妈就来了哦!”而小羊就很懂事般咪咪眼,“咩咩”应两声。说实话,这时同伴看着我和小羊时羡慕的眼神,多年之后还让我得意不已。
当太阳搭在山畔,风一阵冷过一阵的时候,饮过水的羊群就在沟坡爬上来,老远就听见大羊唤小羊的“咩咩”声,而小羊在听到第一个“咩咩”声时,猛然间像要冲锋的战士,蹬开四蹄就想冲出去,同时亢奋的“咩咩”回应着,因为我是有准备的,所以这时往往会使劲搂着小羊,轻轻说“不急哦!妈妈就来了”因为小羊羔还不强壮的时候,放手太早了会让小羊羔在混乱中被大羊踩伤。所以等大羊有的近了,所有的小羊羔就会被我们抱到路口,等大羊近了和羊羔的“咩咩”声对上,一撒手看着小羊和妈妈忘情的扑在一起,小羊前腿跪着边吃奶边摔尾巴的羊子,我就记起四弟在半路抱住妈妈的腿要吃奶的样子。
那一刻,我的心和小羊羔一样,是欢乐的。但岁着岁月的变迁,我们长大了,爸妈变老了。尤其是有一年一个小羊羔十几天之后,大羊被摔死后,那个小羊艰难的成长,当时曾经辛酸了我好几个月。我猛然感觉,爸妈走后的今天,我就是那只可怜的小羊。
所有的生命都脱离不了轮回的规律,生活还要继续,所以我们除了心怀善念,学会感恩之外,要努力过好自己,给天国的亲人,一个放心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