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雪漠: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刘蓝忆:过去,社会同样重视读智慧经典,但从未明确提出读书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如今,“信仰”一词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频率大幅上升。那么,您认为“读书铸就信仰”这个概念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化及潜在需求?
●雪漠:信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是一个标签,也不是一种潮流。让真正的读书——尤其是读经典——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好反映了这个时代很多人不读书,不再有读书习惯的现状。现在常见的读书,是功利性的读书,比如读一些美容、养生类的书籍等等。但是,真正应该强调的读书,并不是读这类书,而是读一些对自己的人生、人格产生重要影响的书。表面看来,信仰层面的读书没什么用,但事实上,它有着大用。
◎刘蓝忆:您认为,“读书铸就信仰,文学照亮人生”对文化和传播分别有什么影响?
●雪漠:实际上,文化一旦成为生活方式,就会升华为信仰。在很多有信仰的国家,文化和信仰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有文化的人,就会有信仰,只是,他们的信仰不一定从心灵入手。真正的文人,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仰。所以,这个概念不是从传播知识的层面提出的,而是从改变生活方式的层面提出的。我们理解这个概念,也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信仰改变人生,而不是把它当成生活中的一个标签,一个点缀,一点调料。
◎刘蓝忆:当今国家、当今社会已意识到信仰的重要性。那么,您认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强文学与信仰的结合,会给国家和社会的前景带来怎样的影响?
●雪漠:文学中本身就有信仰的成分,比如文学经典中,就有另外一种信仰。我们谈的信仰,也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而是一种高于生存层面的向往。文学永远都要高于生活、高于自己的心灵,这种更高的向往,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就是信仰,它是一种神性的追求。它认为,一个人活着,不仅仅要满足动物性的需求,而应该有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文学和信仰的结合,定然会让这个时代的文学更为厚重、博大、丰富,对社会生活也将直接起到介入性的作用。
◎刘蓝忆:此次捐书活动面向全国高校,主要针对大学生人群。请问,您为什么把目光投放在年轻人的身上?您对他们有着怎样的期许?
●雪漠:为了让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未来的希望,还是在年轻人的身上。因为年轻人的可塑性比较强。一个人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如果能读到好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到很好的影响。二三十年后,他会成为国家、民族的主人,那么他们就会给国家、民族带来很大的益处。不过,我们不仅仅捐书到大学图书馆,我们陆续也会捐书给一些中小学,以及一些学者。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