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2020年的第一天,经过了一天的放松,重新进入为第二天上学准备的状态,女儿进入了习惯性的焦虑当中,在独自准备上床的过程中,突然叫我,我以为出了什么状况,冲进卫生间,她坐在马桶上,看见我进来,对我说:“妈妈,我可以初中毕业之后,在家上大学吗?”我回答道:“可以啊。”“那你那会还在吗?”我说:“在啊,我还会陪着你大学毕业,结婚,生小孩呢,就像姥姥现在不也陪着妈妈这样吗?”她于是放下心来,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上床睡觉去了。
这样的对话,时不时的就会发生在我和女儿之间。2019年,我的关键词是“谦卑”。曾经有朋友问我,什么是谦卑,我回答说:“我的理解是放低自己,更多的去聆听、允许、欣赏。”所以,秉持这样的原则,我在生活中越来越能够做到,超越事情本身,和家人建立深层的链接,就像刚才的那个例子,原来的我可能会去告诉孩子道理,诸如大学是不能在家里上的,等你18岁的时候,妈妈还很年轻,还不会去世;可是当我去到了谦卑,我真正进入到一个8岁小女孩的视角,感受到她对于第二天上学的焦虑,感受到她希望妈妈能够一直陪伴着她的期待,我就什么道理都不会讲,我在那一刻,允许了她的焦虑,感受到了她对妈妈的依恋,仅仅是和她在一起,她的焦虑就可以放下了。
什么是以原则为中心?
从2017年起,每一年我都会为自己设定几个关键词,作为这一年工作、生活的指导原则,2017年的原则是“放松、负责、感激、放下”,2018年的原则是“Just Do It”,2019年的原则是“谦卑”。非常神奇的是,这些原则真的就会贯穿我那一年的方方面面,指导着我的行动。比如,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生命中有许多的发生,原本信心满满的项目在成功落地,阶段性成功的时候,我却不再担任项目的负责人;原本以为一切向好的亲人,病情转瞬间急转直下;原本清晰的目标在大环境变化时,变得模糊。然而在所有这些无常当中,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谦卑”。之所以能够做到对于女儿的那一份聆听,也是因为我对于在无常世事发生时,对于自我的那份觉察、接纳与允许。突然之间,我忽然发现,2年多前,我在教练时无法跨越的一些卡点被超越了,我真正做到了对于客户尊重和欣赏,我和客户的连接,已经超越了头脑,真正去到了共情。我也越来越相信“功夫就在诗外”。
我常常想,是什么支撑我走过2019年的种种变迁,在外界环境剧烈动荡的过程中,我内在的安定和稳定是如何做到的?在重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时,我找到了一些答案。在第二章“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中,作者写到“只要心中秉持着恒久不变的真理,就能屹立于动荡的环境中。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我自己的成长过程恰巧也暗合了书中的观点。
各种生活中心
曾经的我,由于自我的不够清晰,经常会把眼光投向自己的身外,会把很多关注力放在自己的关注圈,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甚至是责任范围,由于对于这些外在的不可控因素的思考、关注,反而容易让自己的精力耗散,陷入对于外界的指责和内在的无力当中。
对于每一个人,不管是否意识的到,都有着一个或几个生活的中心,有的人“以配偶为中心”,曾经一度,我好几次的工作调整都是跟着先生的工作变动而变动,因为他喜欢北京,我的工作也调整到了北京,他被派往外地,我也跟着去到外地。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是一个大的范畴内的工作,但工作的方向性和目标感不强,也因为缺乏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导致自我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不高。
有的人“以家庭为中心”,有的人“以工作为中心”。 7年前,因为职位的升迁,从一个单一模块的负责人到多模块的负责人,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适应工作给我带来的挑战上,每天晚上8、9点钟回到家里,面对年幼的女儿,也不能做到专心致志的陪伴,对自己又有很多的评判,在以家庭和工作为中心的撕扯中,我心力交瘁,由此走上了学习教练的路径,寻求解脱之道。
除了以上三种中心,书中还谈到“以金钱为中心”,“以名利为中心”,“以宗教为中心”,“以朋友或敌人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一般来说,我们的生活中心会是以上几种中心的混合体,依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然而摇摆不定的生活中心必然会带来自我情绪的起伏,一会因为工作的顺利而欢欣鼓舞,一会又因为得不到正向的反馈,或者别人晋升了而你没有而沮丧,这背后或许如同书中所描述,“缺乏固定的人生方向,没有持久的智慧,也没有稳定的力量或自我评价。”所以,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建立清晰明确的生活中心,由此才能产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使人更积极,更和谐。
如何做到“以原则为中心”
书中谈到,“以正确原则为生活中心可以为发展上述四个支撑人生的因素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到呢?参考书中给出的建议,我有两点自己的体会:
专注于影响圈
从2017年开始,我开始越来越多的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影响圈里,工作生活中,在不同情境下,关注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环境允许我做什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里、行动中,我感受到自我内在越来越趋于稳定,越来越多的向内求,而不是向外看,越来越有力量。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第二章谈到,“当我们专注于影响圈的核心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时候,影响圈就会被扩大,这是最高水平的产能,会有力提高我们在各个生活领域的效能。这个核心还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清晰自己不同场景中的角色、价值观,以及目标
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景下的表现背后都有着某种角色的设定,比如说,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回到家庭的时候,如果以对待下属的方式和家人进行沟通,往往会让沟通很难进行下去;又比如,在工作当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越过自己的角色对他人指手画脚的情形。成语尸位素餐、和越俎代庖就是这两种情境的写照。因此,清晰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角色、价值观以及目标就变得尤为重要。
我在和朋友交流关于2020的期待时,说到,我对2020年没有什么期待,我希望自己继续深潜入生命的河流中,让她流经我;继续在“做”的过程中感知、体验,让生命的河流带我去到下一段旅程当中。
所以,正在读文章的你,你对2020有什么样的期待呢?假如2020年您能活出您的一条“原则”,那个“原则”是什么?假如这条生命之河带您去到生命的终点,您希望为自己创造怎样的画面?回到2020年的开端,您接下来,会迈出的一小步行动是什么?带着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与感受,让我们一起开启2020年吧,用鲁米的一句诗作为结尾,“宇宙的一切都在你体内,向内寻求一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