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了十多个小时的车,看了一两个小景点之后,终于在酒店住了下来。在搬行李的过程当中,导游扎西突然跟我说,你是不是写了一篇文章?我愣了一下,突然想起给我推荐这个行程的朋友问我这段时间旅游的感受,我就把第一天写的导游扎西的文章推给了她,想必是她又推给了相应的她认识的导游吧。所以在行程还没结束的时候,我写的这个导游就知道我对他的评价了。
小伙子很腼腆的笑了笑说,我其实没有你写得那么好。我反问他,你已经看了文章吗?他说我还没有看,是朋友给我说的。那我们加个好友吧,我把我写的文章推给你看看。
你看,会写文章也是一种社交手段。
加了好友之后我给他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第一天专门写他的,另外一篇是写的他给我们讲的故事所引申出来的人生的道理。
扎西年纪轻轻,还没有结婚,但是对人生就已经有非常深刻的佛性的领悟。
比如说我们团里有很多退休的大爷大妈们,用很多不太礼貌的语言自述评价和评论着别人。他就会旗帜鲜明的又用很委婉的语气来告诫大爷大妈们在这样的一些藏区里面应该用一些文明的词对我们评价的人表示尊重。不直接说男的女的,而是说觉姆和喇嘛。在他这样的劝说下,大爷大妈们都很欣然的接受了意见。再也不在车厢里大声喧哗,肆意开玩笑。
再比如他说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两个人要相互有信任,欣赏和沟通。第一是彼此相信对方,而不是怀疑对方是两个人最重要的基础。第二相互欣赏又是十分必要的,要相互能够看到对方的优点,而不是只能看到对方的缺点。他还举了他自己表哥表姐的例子,开始谈恋爱的时候,能够为对方付出做任何的事情,眼睛里面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一旦结婚之后,优点就看不到了,相互之间只是指责缺点。这就已经缺失了相互欣赏的基础,最终导致了两个人的离婚。相互欣赏是一个家庭必须的润滑剂他说家庭中的两个人应该时时刻刻一直都当对方是情人。第三两个人必须经常沟通,相互了解。经常说不上话,说不了话的感情也没有办法持续。
而他现在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导游因为常年在外是没有办法和自己另外一半做到这一点的,所以他在导游期间是不会结婚的,如果要结婚,他就不会再干导游这个行业。
他看了我发给他的两篇文章之后,他对我说,嗯,你很有佛性。他是第二个这么说我的人。之前有一位居士也这么说,经常和我聊天的时候说我有慧根。可惜我总是在心底里赞同这种思想,但从来没有想过去皈依或者礼佛。
扎西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叫做你在忙什么?这本书是色达五明佛学院的上师索达吉堪布以幸福、压力、财富、情感、快乐为关键词,关注当下社会现状,针对现代人的思想误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世人打开一条光明之路。身体的忙碌,根本在心。希望能减少无意义的忙碌,活得更加淡定。
里面是这样解读爱情的:在空性中,一切不存在,爱情也不例外;但在世俗层面,佛陀并不反对正常的感情生活。
若有人问佛:“应当如何对待爱情?”佛不会劝所有人出家,也不会让所有人学佛。佛会说:对情不要太执著,否则一定会带来痛苦,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是作茧自缚。
《无量寿经》中讲:“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我们出生时是独自一人,死时也是孑然一身,没有谁能永远陪伴自己,所以不要认为“没有他,我就活不下去”。
有些人明明懂这一点,就是不愿意接受。讽刺的是,越是害怕失去,越有可能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