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水饺的我,却点了好几天的包子。
我自己以前很少点外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
外卖需要递送,在这个过程中,食物的品质会下降。
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公司附近的餐厅都没法堂食。
所以,午餐就只能依靠点外卖来解决了。
这本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因为等于这段时间的午餐体验,统统被打了折扣。
而且是折上折:
一方面,费用会增加,因为有额外的包装费和配送费。
另一方面,饭菜的品质,口感会下降。
但是外卖吃多了,也会有一些意外的小收获。
比如,最近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
食物的种类不同,递送环境造成的品质折扣就不同。
在这方面,品质折损率最惨的,就属面条了。
无论是拌面还是汤面,等拿到打开之后,几乎就会凝结成一大坨。
那个口感,简直像是在吞咽加了调料的浆糊。
当然,面条里面也并不相同,比如,炒面,影响就小一些,但也会有明显的差别影响。
在面条中,倒是有个例外,就是那种用蒸或者焖的方式料理的面条,其品质几乎不打折扣。
顺着这个蒸,闷的方式。
我们可以发现,像是蒸包,蒸饺,馒头,米饭,蒸糕等这种使用蒸汽来烹制的食物,最适合作为外卖。
因为它们的加工过程本来就是依靠蒸汽闷制,就算在店里存储的时候也依然被低温闷在密闭容器里,这和食物递送环节的环境很类似。
所以增加一个递送的环节,对其品质并无多大影响。
在水煮和蒸闷这条烹饪链条上,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下:
越是加工过程,存储过程依赖水,需要泡在水里的,越不适合作为外卖品类。
相反,加工,存储环节越是远离水的,就越适合作为外卖品类。
在水汽烹饪方式之后,我们来看看火烤,锅烙类型的食物。
比如说烧饼,煎饼(酥脆型),煎饺,蛋挞,还有烤肉,烤红薯等。
其品质折损点也很明确,就是酥脆感,焦香感损失惨重,这本来是烤烙烹饪方式最大的亮点。
当然,卖相的损失也不可谓不惨重,本来这类食物,堂食的时候,其傲娇的骨感,金黄的气色,还有迷人的香味都是加分拉风耍酷的点。
可是,收到外卖之后,打开盒子一看,一个个全像是吃了败仗的俘虏,精气神全无,非常的惨淡。
总体来说,经历递送环节,烤烙类食物不像面条,水饺那样惨不忍睹,但同时,又比包子,蒸饺差很多。
所以最近,爱吃水饺的我,却点了好几天的包子。
以上说的都是非常温食物,所以,递送环节对其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与此同时,也有一类常温食物,比如三明治,沙拉,或者蛋糕等。
可以说,递送这个环节,对他们的影响,几乎等于零。
只要确保盒子支撑力够,不要被挤到,压到就行。
以上的分析,来自我这样一个非外卖爱好者在短暂地被迫接受外卖的情况下的朴素总结和思考,肯定存在不全面,不严谨,甚至是错误的地方。
所以,大家不必太认真,当参考或者消遣就好。
最后,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因为春天已经来了。
美好无限的春光,春风,春意在等着你,等着你去撒欢,去感受,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