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比优秀更重要?

昨晚临睡觉前看到一段文字:

我们总是只想成为更优秀的人,

但变优秀的过程,和优秀的结果,

都未必是快乐的。

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优秀,

而是顺其自然,活出本真。

做真实的自己,像一朵花,

根据花期和姿态,绽放。

许多人追求优秀,本质是为了获得快乐,譬如取得一定的成就或者被大众认可,但如果我们变“优秀"的过程长期压抑,很不快乐,甚至损害了自己的健康,那这种优秀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一个人的成绩、薪资亦或地位往往是外在标准,而快乐是自己内在的感受。我们用世俗的“优秀”来衡量自己,容易陷入无止境的竞争焦虑。

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好朋友素素,她老家在云南昭通。素素自小成绩优异,她一直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十年寒窗她终于考上了大学并在四年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那一刻,她热泪长流,她觉得自己会很快迎来人生的辉煌。

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北京的繁华背后,是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现实。北大硕士的光环,并没有为素素带来梦寐以求的工作。北漂七年,她不停地换工作,她应付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让她无所适从,直至心灰意冷。除却满身疲惫,她一无所有。最后她带着深深的挫败感离开了那座让她爱恨交织的城市,回乡重新创业。

可是回到家乡的她依然到处碰壁,高不成低不就,北大研究生学历反倒成了一种负担。父母哥姐亲戚朋友整天在她耳边聒噪:“北大毕业的,怎么着都要找份体面的工作啊!”十里八村的人把她当成了“大熊猫”,各种嘲讽和质疑的声音响彻耳边。

终于,她决定放下包袱,毅然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加入了一个油漆工培训班,从最基础的刮腻子、刷墙面开始学起。

刚开始,她完全不适应。说不出的累,莫名地烦躁,各种脏乱差混合着刺鼻的油漆味差点让她翻江倒海,狼狈逃窜!好在她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有北漂时的尔虞我诈,不必逢迎随声附和,只有单纯的简单的工作,这不正是我自己需要的吗?


自此,素素成了一个普通平凡的油漆工,并在简单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用各种五颜六色的油漆,为一栋栋高楼大厦“涂脂抹粉”。在又一次完成了高墙的粉刷后,她左看看又瞧瞧,高兴得哭了!她觉得,自己的双手也能创造价值了。

由此,北大梦被她彻底放下,一起工作的工友们也渐渐接纳了她,当初骂过她的女同事还真诚地向她道了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敬畏,让她在刚入职的那年就被单位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但全家人一直耿耿于怀,举家之力供出来的高材生如今成了一般般的油漆工,这不是丢人躺平摆烂吗?姐姐经常说她风凉话,有次骂急了,素素哭着大喊:“我选择换一种生活怎么了?对,或许油漆工与我的学历并不匹配,但是我是快乐的!快乐的!”家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或许这也算是一种优秀,难道不是吗?内心的富足和精神的追求才应该是我们最看重的。

素素扯远了!那说说我身边的人。我有两个好闺蜜,她们都是我的高中同学。一个是武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唐雪,一毕业她就被高薪聘请进一家知名外企。按理说她收入高,外在条件也不错,应该过得顺风顺水。但前两年她不幸重度抑郁住进了医院,那个她天天挂在嘴上炫耀的高富帅老公很快拉开了离婚的序幕……

文秀是我的另外一个高中同学,当年她因高考发挥失常与大学失之交臂,但她没有因此沉沦,而是通过自考拿到了成人教育本科文凭,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嫁了一位知冷知热的好老公,如今她收入稳定且知足,活得不知道有多轻松自在。

所以,快乐是一种能力,优秀未必能带来它。如果必须二选一,比如996高薪但痛苦,月工资平均不到五千但自由快乐,朋友们愿意选哪个呢?答案是肯定的,人不是机器,可持续的幸福往往比短暂的光环更重要。

但我们不否定两者也有相辅相成的时候。快乐可以驱动优秀,像那些热爱某事的人更容易坚持到卓越。反过来优秀也可以反哺快乐:适当的成就感能增强一个人的自信,甚至让他更出色。

戴尔·卡耐基说:"人生的成功85%取决于快乐能力,专业知仅占15%"。

布雷顿也回应:"快乐是最有效的精神化妆品"。

花甲之年的隔壁老学究分享了一个稳赢的心态:上天给你什么,你就享受什么;上天拿走什么,你就接受什么。如果上天没空理你,你就做好自己。人活着没几个观众,死了更没人记得。比起做一个优秀的人,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快乐的人!

有人说这些话有点让人接受不了,什么死啊活啊!但我知道老学究说的是大实话,他这一生起起伏伏,什么没经历过,他很有发言权,他现在也是这样生活着,快乐似神仙!以前让他咳咳亢亢的那些老毛病渐渐远去了!

快乐是生命的底色,优秀是锦上添花。如果社会游戏规则让你用快乐兑换优秀,我不妨问问大家:这个游戏,您愿意参与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