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面积33公顷,由5个湖泊环抱,49座桥连接,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古镇, 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退思园)、两堂(崇本堂、嘉荫堂)、三桥(长庆桥、吉利桥、太平桥)”。
退思园是江南名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原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任兰生革职回乡后,花10万两白银精心打造的私家园地。园名“退思”源自于《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
退思园面积不大,只有9亩8分。和传统园林布局不同的是,退思园为横向格局,自西向东分布,小巧精致,格局紧凑。
退思园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从南面进门开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端庄严肃的“宅”。往东去的“庭”方正通透,“园”的设计自由活泼,园中辛台旁有一艘石舫泊于池中,名“闹红一舸”,造型简洁,不事雕镂,船舱漆成暗红色。当时我们去参观时,正有一江南美女在舸上演奏琵琶,婉转似水,柔美动听。
退思园虽小,但五脏俱全,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等园林构造样样俱全,有人说她“一步一景”,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她没有其他园林那般应接不暇,反而是张弛有度,有如一张画卷,将这里的一草一木娓娓道来。
我们都知道,同里古镇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加上文物古迹遍地,因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天然摄影棚”、“明清建筑博览馆”,已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83年,谢铁骊导演的《包氏父子》剧组第一个踏进了同里,后来,来同里古镇拍摄的剧组络绎不绝。
来退思园拍摄的剧组也不少。1994年,有两家剧组同时在退思园拍摄,《天之骄女》和《戏曲舞台》两家剧组一东一西,互不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人民画报》就将退思园作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苏州园林”的代表景点予以刊出,可见退思园在江南园林中的地位很不一般。
园林家陈从周曾评价退思园:“任氏退思园于江南园林中独辟蹊径,具贴水园之特例,山、亭、馆、廊、轩、榭等都贴水面,园如出水上。”可见退思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