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缘子与墨
一
回来快一周,几次试探孩子:“咱回深圳吧?”,孩子丝毫不带考虑的送我俩字:“不要!”。
乡下的生活,算不上美好,没有吃惯口的饭菜,房间里没有空调,甚至也没有玩具,但他铁了心的要把整个暑假耗在这里。
每天早上七点半,老爸已经煮好早饭。他不管你昨晚几点睡,叫你起就要起。你不起,他就一直坐在餐桌前等着,直到你下去,这饭才开动。
要知道,我爸他是一个特别急饭的人。所以,每一次,我们都乖乖起床,孩子们也没一个赖床的。
吃完饭,有时候一家人去赶集,到街上买些菜,带孩子到处走走看看。
赶完集,安排孩子寒假作业打卡,一项一项来,作业完成,这一天不会再给他安排额外的作业。
二
到点吃午饭,饭后爸妈午休,我们要么睡一会儿,要么玩会手机,等到四点来钟,再带上孩子,下地去给羊割草。
一个孩子,可能使唤不动,但几个孩子在一起,干起活来却是争先恐后。你割的多,我要更多,你夸这个一句,那个使劲表现,也想让你夸他。
本来是体力劳动,现在倒像是割草比赛!
我根本不用催促,相反,还要一直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慢一点。
割完草后,孩子们得到他们的劳动所得,一人一个雪糕。
拿着冰凉的雪糕,孩子的眼睛里全是光。轻撕开包装的那一刻,仿佛他们手里拿着的是人间至宝。
不想让孩子利用空闲时间玩手机,我给他们买了充气泳池,每人还有一个小水枪。天热的时候,他们尽情玩水,玩够了水,楼下还有一堆沙子等着他们,再好玩的电子游戏,顿时都没了威力。
三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小方桌一抬,搬到大门口外,南北风穿胡同一来又一去,凉爽又惬意。
一家人围坐一起,一盘变蛋拌黄瓜,一盆荤菜,有时煮几个鸡蛋、咸鸭蛋或鹅蛋,油条、糖糕、馒头、水煎包,整上一馍筐,香气腾腾的大米汤一人一碗,别提多满足!
洗刷完锅和碗,吆喝一声:“摸爬蚱谁去?”刚摸到手机的孩子,连忙放下手机,一个个欢呼:“我去,我去,我也去!”
他们一个去找空瓶子,用来装爬蚱;一个去找手电筒;还有人举起了长竹竿,然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围着村子遛达,一直走到广场,那里有运动器材,孩子喜欢这里,玩上一会儿,再慢悠悠的往回走。
这些年,树少了,爬蚱也少了,有时什么也没找到,有时带回个爬蚱皮,孩子已经很开心了。
回到家,陆续排队洗澡。睡前,表兄弟几个还能再玩一会儿,直到困极了,各找各妈,这一天才算是结束了。
这就是乡下的生活,没有游乐场,没有补习班,也没有兴趣班,每天几乎都一样,但孩子就是喜欢这样的粗野生活,不愿回城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