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和便宜是相对的》——刘润
当一件物品价格1200元的锅,送一个50元的勺赠品。顾客并不会感觉到赠品的诚意。
如果你在商场买一个100的商品,你朋友说隔壁30分钟路程另一个商场有同样商品只卖60元,你很可能会去标价60的商场买。
但如果你看重的商品是6000元,你朋友告诉你隔壁30分钟路程有一个商场有同样商品只卖5950元,这时你很可能不会为了这个差价去隔壁商场买。
都是30分钟的路程,前者省40元,后者省50元。为什么前者你会选择,后者却不会选择?
这是因为优惠比例造成的比例偏见心理(本只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
这就是消费心理学,利用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的感知更加敏感。
商家运用方式:
1.促销时,价格低的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觉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觉到更多的优惠。
2.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格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产生很划算的感觉。
3.把廉价的东西配在很贵的商品旁边一起卖,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的商品,更容易让消费者感觉到价值感。
《得到100,可以弥补失去100吗?》
当你出门捡到100元,然后这100元又丢了。最后你回到最初状态,但你的心情一定不是最初的心情,多数人会有损失100元的糟糕心情,而且会持续一整天。
消费者买家具,直接收取配送费20元。和把20元算进货品价格,然后顾客选择自己配送就返回10元钱。顾客反而更能接受后者。
这是利用了人们对损失规避的心理。
这种人类原始避险心理偏差,经常被运用在商业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