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你好~
昨天嘉敏同学来我家睡觉,我们再一次通宵夜聊,其实我们也不想这样通宵达旦,但话匣子一旦打开止都止不住,她有一种魔力让我很放心地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简直是最佳灵魂伴侣。
我们聊起一段往事,大学和她一起做毕设,我原以为我们辛苦了那么久的结果会很顺利,但是那天我们被老师针对了,然后我奔溃跑去外面大哭的经历。这件事回想起来真的好多可以说的,我要仔细回忆一下我的高低峰的体验。
我大三的时候和两位同学组成一个铁三角团队做项目,一开始是我们专业老师找我们聊天,说起中国式过马路很危险,在思考是否能基于十字路口做些什么新的创意设计提高效率。
和老师交流之后,回去路上我脑袋一直高速运转,想激发我的灵感创意,想试试看能不能优化人行过街天桥,但建天桥再加上电梯成本很高,于是说能不能制作一个基于地面的传送道,像运货的传送带一样把人输送过去。后来又觉得传送带这个不现实,车经过的时候会压到十字路口的传送带,于是我又想到可以做个类似平行电梯一样的车厢,大家按秩序进去车厢快速传送到另一个路口,这个方案我觉得可以设计在车流人流量都很大的十字路口处,这样既可以不用担心中国式过马路的危险,也可以把路口信号灯的设置变得更智能更高效。
我想到这个之后很是兴奋,马上和老师说了我的想法,后来他也觉得不错,建议我尝试做一个平行电梯的作品出来,他还拿去申请实用新型。也是因为老师的推动下,我们团队开始动手把这个想法变成一个作品。
从无到有,真的很艰难,我们的水平能力其实很一般般,但是有很努力地尽自己所能去实现它,那段时间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心流,什么是配合度很高的团队合作,大家都不推卸责任不偷懒。
我们找资料写文,花时间做模型,做3D动画演示,设计演讲流程,制作PPT等等……另外,我们非常感激能得到了小明师兄兰球师姐帮忙,他们花了很多心血和私人时间帮我们,师兄帮我们把模型最难的部分给做出来了,我到现在都怀着我很幸运也很感激能遇见两位研究生师兄师姐的心情,要是我们简直无从下手,说真的那次作品真的遇到大神帮助抱到大腿了。
后来我们去参加智能交通比赛,参赛的也不乏有研究生高深莫测的牛逼演讲,但评委觉得我们比较扣主题,是唯一一组拿出实物模型演示,加入当时我演讲发挥得还挺自信的,于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获奖了,这是我很深刻的一次高峰体验,那几个月的辛苦都有意义了。
比赛后紧接着迎来毕业设计,我们就拿这个做毕业作品,但点评的老师似乎有些刁难我们,在嘉敏演讲的环节提了几个问题为难她,搞得我很是焦急,于是没忍住上台帮她,我不记得我是不是引发了老师的不满,后来他们直接说我们做的东西一点意义都没有,根本不实际,完全打击和否定了我们。
总之,我后来冲出教室,跑到后门奔溃了,哭着打电话给艺术团的好朋友(我都忘记了,是昨天嘉敏提醒我的)他接到我电话很紧张的从宿舍跑来课室看我发生什么情况,然后安慰我。后面发生什么事我就不记得了,我就知道我一下子在汽车学院出名了,毕业答辩的时候表现不好当场哭了出来,这就是大伙对我的印象。
我其实到现在都很不甘心,虽然我最后还是拿到了优秀分数,但嘉敏哥却没有,明明这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做出来的东西,为什么老师要因为她的演讲表现的不佳就不认可她?
其实真的很替她委屈的,因为团队合作中,她负责找资料整理文献,论文的排版都是她擅长的所以她负责这一部分,而洪旭东同学负责技术这一块,制作模型和3D动画制作,而我是一开始提供了创意灵感,主要负责团队分工协作,沟通配合的桥梁作用,我才是负责整个作品展示和演讲的人。毕业答辩的模式一定要我们把作品分成三部分,每个人讲一点很影响整个展示的效果。
我应该坚持一个人把所有东西讲完之后,再让她们上去做补充,那次挫败之后我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我们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僵化了答辩的模式,误解了团队合作的含义,其实团队合作不一定要每个人都要演讲才代表参与其中,而是每人负责他所擅长的部分,做技术的做技术,写文案的写文案,演讲的演讲,难不成只有我一个人讲得好表现得好,就代表这项目就是我一个人的吗?我真的觉得很搞笑。
还有我敏感的心意识到,那几位老师估计私下就知道我们参加过比赛,并不认为我们的作品哪里厉害了,所以对我们是有偏见的。我很好奇答辩的时候,老师点评我们的答辩质量不是应该基于我们为做这个毕业作品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思,做了些什么努力,拿出了什么成果展示这样基本的标准来评判的吗?为什么对我们这个作品在实际生活中到底适不适用合不合理这些要求?
昨晚说到这个,我还是很不高兴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嘉敏已经觉得老师们这么想其实也没有错,我没必要怪他们。
这就是我一次印象深刻的高低峰体验,一个人爬到高峰的时候不要太自信,总是会掉下来的,但掉下来不代表就是你的错,平静对待发生的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