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初中生共赴一场书香之约
晨光漫进教室时,总爱落在学生们崭新的书页上。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觉得,带学生共读一本书,是用文字为他们搭建一座通向更广阔世界的桥梁。2023年暑假,我们学校开办了暑假托管班,我被聘请为阅读课教师。我为《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骆驼祥子》都做了整本书阅读设计。在共读《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骆驼祥子》的旅程中,我和孩子们留下了许多温暖又深刻的记忆。
开启阅读旅程:埋下好奇的种子
翻开《红星照耀中国》前,我给孩子们展示了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指着照片里年轻战士坚毅的眼神问:“你们想知道,他们在怎样的年代,怀揣着怎样的信念战斗吗?”教室里的目光瞬间被点燃。而共读《西游记》时,我播放了86版电视剧的片头曲,当“丢丢丢”的旋律响起,孩子们跟着哼唱,我笑着说:“书里的故事可比电视剧更精彩,妖怪更奇特,冒险更刺激!”说到《骆驼祥子》,我抛出问题:“为什么‘骆驼’放在‘祥子’前面?骆驼和祥子是什么关系?如果有一天,你的梦想一次次被现实击碎,你会怎么办?祥子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答案。”就这样,好奇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
师生同行共读:漫步文字的花园
共读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思维碰撞的乐园。读《红星照耀中国》,我采用小组共读方式,每一个章节都设置一个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化身“小记者”和章节中的主要人物,他们或模拟斯诺采访红军战士,或采用分角色扮演,或开会讨论,他们好像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小组共读结束后,还有全班共读。我列出自己和各组设计的问题,学生们争相举手,有的模仿红军战士,用坚定的语气讲述长征故事;有的扮成斯诺,提出犀利又有趣的问题。在这一问一答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再遥远。
《西游记》的共读课上,角色扮演更是热闹非凡。范军伟是个腼腆的男生,学习成绩总算第一,木讷不善言辞,但是他竟然挑战孙悟空这个角色,在《大战红孩儿》中抓耳挠腮、腾云驾雾,逗得全班哈哈大笑。我们还玩起“情节猜猜猜”,我描述一个片段,他们抢答是哪个故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取经路上的奇遇如数家珍。擅长绘画的小组还画出了“西天取经路线图”,标注了经历的各个国家和地点,标出了重要事件。我慨叹学生的才华是坚决不能低估
读《骆驼祥子》时,我组织了“祥子命运研讨会”,这是借鉴了我在高中让学生探讨“谁杀了祥林嫂”的案例。孩子们激烈争论着:“祥子的堕落是社会的错!”“不,他自己也不争气,不够坚强!”“祥子很值得同情,但是也很厌恶。”“他跟老舍笔下的月牙儿相似,都是被社会吞噬的弱者。”看着他们认真思考的模样,我知道,他们已经走进了作品,已经进入了深度思考,文字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他们的思维。
课余时间,我们还建立了“共读小天地”。我会在班级群里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配上自己的感悟,孩子们也纷纷响应。我的课代表贺珍珍写道:“原来祥子的悲剧不是偶然,那个黑暗的社会像一张网,困住了太多人。”看到这些稚嫩却深刻的文字,我满心欢喜。另一位男生写到:“如果祥子一直给曹先生拉车,接受新思想的熏陶,会不会改变命运呢?”看到他大胆的猜想,我更心动。我终于用自己的阅读力量摇动了一棵一棵树苗。
抵达阅读彼岸:收获成长的果实
读完书后,我们的“成果展”精彩纷呈。孩子们为《红星照耀中国》制作了历史小报,用画笔重现长征路线;为《西游记》绘制了精美的人物图谱,还配上了自己写的解说;给《骆驼祥子》写续篇,有人让祥子遇到贵人重获新生,有人让他继续沉沦,每一篇续篇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思考。
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回顾共读的点点滴滴。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读书时的困惑与惊喜。有个孩子说:“以前觉得历史书很枯燥,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我才知道,原来那些英雄的故事这么感人。”还有孩子感慨:“孙悟空教会我,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不能放弃!”听着他们的分享,我仿佛看到知识的光芒在他们眼中闪烁。
共读一本书,就像和孩子们手牵手走过一段奇妙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既是引路人,也是同行者。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思考,一起成长。这些共读的时光,终将成为他们记忆中最美的风景,而那些书中的智慧,也会如星辰般,照亮他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