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脆弱相对
只是大多情侣都不拥有
很多情侣关系的亲密感实际上都是伪装的
更像是风中摇摇欲坠的土墙
所以一碰到冲突,就土崩瓦解
说他们是情侣,更多像是捆绑取暖
暴露自己的脆弱是危险的。
当你尝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脆弱时,感觉像是扒开自己的伤给别人看。
结果可能会遭到别人的无视或者嘲笑,甚至被人利用,从而更受伤。
但包裹自己并不是什么好事,会让自己又累叉孤独。
那些总是把“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你若不勇敢,儒弱给谁看”挂在嘴边的人,他们是缺乏基本的亲密关系的。
一个拥有亲密恋人和朋友的人,是可以相信对方会接受自己的脆弱,并补充自己缺失的。
前提是有信任他人的能力。
伪装的结果是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孤立了自己。
这正应了那句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来”
只是这个死角有多大 你就有多孤僻;有多小,你就能得到多少温暖。
当你过度保护自己的时候,没人能走得进来,他们只看得到你优秀、独立、坚强的一面,他们欣赏你,却无法走进你。
人与人是通过脆弱建立连接的。
一个从不脆弱的人,人们只会需要他,而很难走进他的心里。
别人走进你心里的方式,就是触摸到你的脆弱,受到触动,从而想保护你,并跟你连接在一起。
最真实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是:最脆弱的东西。
像是果核里面的胚,外在的层层坚
总有些软弱,让人们不愿意接纳自己。
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的所有,允许自己坦诚所有的感受,允许自己受伤和脆弱,而不是通过假装没有来忽视它。
允许自己有缺点和不好,而不是去责备和苛求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虽然有时会悲伤,但最终会感到轻松和自由。
因为你会发现,你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并不像你想得那么无坚不摧、那么完美。
然后你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脆弱,,去暴露你自己。
暴露自己的脆弱可能是一件危险的事,同时也会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个健康的人,敢于向自己的家人、好友等信任的人暴露自己的脆弱,因为他知道,对方不会伤害自己,并且他相信,对面这个人可以给自己帮助和支持,这就是信任。
这种感觉就像是:
此刻,我把我交给你。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信任感,早期没有建立良性信任关系的人,就会对父母有不信任,早年的时候连父母都不能靠得住,长大后还敢靠谁呢?
于是他们对所有人都会保留三分
我会邀请你放下你自己,允许你做自己。
所有的脆弱和坚强、优秀和无能,都是你的一部分,这些共同组成了一个真实的你。
这些都很好。
如果你愿意将这些分享给自己信任的人,并信任越来越多的人,那么整个世界都会是你的。
你有软弱,这并不代表你差,除非你继续评判自己,继续告诉自己这是不该的、那是不对的,也许你会觉得身边的这个人不可信任。
其实你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应对:
1.邀请对方接纳你的脆弱
对方不接纳你。有时是他不知道你需要被接纳、被关怀
2.扩大你的交际圈,找到一个可以跟你讨论你的脆弱的人
这个人也许在眼前,也许在远方
但无论如何,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找到一个这样的人,跟他说:我把我的脆弱交给你,因为我愿意邀请你走近我。
经常有人问:
“你觉得他是爱我的吗?”
这时应该会反问:
“你们做到了脆弱相对吗?”
“人是很孤独的”
如果从心灵的层面来说的话。
你可以问一问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理解”你的人有几个
扳着指头数一数
我相信很多人不超过三个
甚至很多人,也许一个都数不出来。
不用为此而觉得羞愧,或者失败
世界虽然很大,却没有一个人理解你,这并不奇怪
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堆评判的标准,既审判自己,也审判他人而理解和审判往往是难以共存的。
理解的本质
是“懂得”—即我能不带评判地“
看见”你
我懂得你是这样的一个你,以及为什么你会是如此
是“标准”,
一即我去评判你是好还是坏,对还是错,够还是不够,正义还是邪恶,可爱还是讨厌
你是否足够努力,你是否达标了,给你打分,看你是否符合某种期待(投射)。
一旦处处都是评判,理解就不再有存在的空问了。
这就是情侣亲密关系的最大障碍
人得不到理解,而是活在无处不在的评判中
原生家庭长大是如此
走到校园是如此
走上社会是如此
走迸婚姻还是如此
再到成为父母亦是如此。
一个孩子考完期末考试回到家里,书包里装着75分的试卷。
妈妈见到孩子,和孩子的试卷,说:
“考得这么差!这个暑假你还好意思出去玩,我看你下学期不读也罢
如果这个妈妈,是一个可以“理解”
孩子的妈妈
她会说些什么呢?
妈妈说:“今天他考了这个分数,是不是很不好受呢?”
妈妈让孩子洗手吃饭,给他夹菜,说“多吃点,这学期你也辛苦了。
晚上妈妈陪你一起订正试卷,看看
咱们是哪里知识薄弱,看看我怎么帮你。
妈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也挺难过的,妈妈不会批评你,你努力了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也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分数只是一种检验能力的方式,但不能代表全部的你。
孩子点点头,笑了。
关于接纳
“爱,是我看见你在受苦”
很多人评判,其实是因为想要控制你符合我的标准,就是好的,不符合我的标准,就是坏的心理学上把叫做“物化”
父母想把孩子变成最期待的样子,夫妻想把对方变成自己最满意的爱人
结果谁也没有真的达到目的
做出评判的一方总是充满了否定和失望
而被评判的一方活在深深的卑微、掩饰或讨好里。
如果在亲密的关系里,总是充斥着评判
那么除了制造出符合标准的产品,还能有什么美好可言?
很多人说,不喜欢这个世界
我想,是的,如果这就是“爱”
那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喜欢这个世界的理由
这个世界你来了吗?
好像是来了,毕竟你活在这里
谁能接纳你的无力和不足够
谁能理解你身上那些人性的黑暗
那些“脏的”、“丑的”、“坏的”、“自私”的部分?
谁知道你的哀伤和孤独?
你想要有一个人,懂得你,而不是
评判你
但遇到一个懂得自己的人的确是难
因为他人对你有评判是基于他们人格的不够完整和独立
他们只愿意接受期待中的你
没有心理能力去接纳你的另外一面,人格、人性的“阴影面”
所以,你只能以“好的”“符合期待的”“符合评判标准的”那一面示人
因为人格力量的有限
因此他们必须以评判来实施无处不在的控制
因此,你来到这个世界大多数体验的是控制,而不是理解
这就是亲密关系的最大障碍
一个有人格力量,接纳人格阴影,完整、独立的人
是不需要那么多的控制另一个人的
因为TA有内心的空间去理解另一个人
去看到另一个人的真实
完整独立不匮乏的人格难寻
因此,不评判、不控制的人就难寻
当你能接受你自己的人格和人性的
阴影带来的亲密障碍
那你便意识到升华亲密关系的底层逻辑
是升华自己的完整人格
此时
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