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我们所经历的大多数苦难都是我们咎由自取的结果,同时,如果我们能够维持自然赋予我们的简朴、单纯、孤单的生活方式,我们本可以避免所有这些苦难。
所有人都朝着镣铐的方向奔跑着,满心以为这样便可获得自由。
人们之所以将自己托付给首领,是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沦为奴隶。
公民之所以同意戴上镣铐,为的只是有朝一日能够将这镣铐强加在他人身上。对于那些无心支配他人的人,人们是很难让他们屈服的。
野蛮人过着他自己的生活,而社会人则只生活在他人的意见中,因此,他也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01
相传,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生活在街边一个木桶里。除了木桶,他的全部财产还包括:一件斗篷、一根棍子和一个面包袋。有一天当第欧根尼晒太阳时,亚历山大大帝前来拜访时,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如何将快乐不攀附于物质、名利,学会珍惜已拥有的事物,不再活在无穷无尽的追逐里,是现代经济社会许多人的课题。
正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这句话:所有人都朝着镣铐的方向奔跑着,满心以为这样便可获得自由。形容出人类无法逃遁的无力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由让·雅克·卢梭写于1755年,它对于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是卢梭全部思想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社会契约论》的绪论。
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在大自然原始状态中并不存在。不平等的产生是源于人类智力和精神的发展,包括技术的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成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最终导致了财富不均等;继而通过社会组织和法律将这种不平等固定下来。
全书仅是卢梭的假设式思考,并不是达尔文式的科学调研,但这场宏大、深入地推导,卢梭用强大的逻辑能力,向我们展示一幅抽象画卷,展开人类如何自己给自己带上枷锁的过程。
它提醒人们享受和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利好的同时,也要警惕自己欲望缠身、终身劳碌,却始终无法享受幸福、自由的生活。
02
卢梭认为,当人们从事只需要个人劳作,而不是多人协作时,他们能够获得最自由、健康、美好与幸福的生活。但社会开始出现分工协作,就使得劳动成为必须。因为要获得某个东西,就需要付出对方所需的另一个东西,这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私有物”。
比如铁匠想要粮食,就需要用农用铁具去交换,就必须要能够制造可以换取足够粮食的铁具。随着社会发展,不只有铁艺、还有木工、纺织技术等,铁匠逐渐不只想要粮食,还想要吃水果、盖房子、睡软床等,就需要不断制造农用铁具,来满足自己的更高需求。
而因为个人技能、智慧等各方面的自然ti差异,导致有人拥有“私有物”更多,有人则更少,就产生了不平等。
人们对更舒适生活的追求,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需求出现,于是人们无法自给自足,完全变成互相奴役了。更准确地说,是被自己忍不住攀比、想要高人一等的强烈欲望驱使。
于是,他们找着更加费力的工作,不停地劳累着、焦躁着、痛苦着:一生都在工作,直至死亡。即使有施展抱负的快乐,这样的工作也令人麻木和恐惧。
作为一只社畜,读到这里,我在想我也没办法啊,谁不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可我不配啊。
记得有次我去一座寺庙,那里山水环绕、溪水潺潺、和尚念经、禅香淼淼,我心中真生出了几分安静,几分羡慕。但转念想,此刻我是安静了,那未来孩子上学、老人就医怎么办呢?
瞬间醍醐灌顶,觉得还是得卷起袖子加油干。那该如何绕过这该死的“需求陷阱”?欲望和自由之间能找到平衡吗?
03
近几年一直风行的极简生活,减少物欲,或是一种方法。
哲学家梭罗出生在这本书发布后63年,不知是不是受此影响,他说:“忠于我们的天性,培养道德情操,过一种豪迈独立的生活。把财富当成生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他短暂的一生践行节制、简朴的生活。哈佛大学毕业的他,不从事任何职业,需要金钱时选择修小船、搭篱笆、种植嫁接、勘测等短工,保证自给自足,又有充分的闲暇;同时他没结婚,独自居住、不去教堂、不选举、拒绝纳税、不吃肉、不喝酒、未吸过烟……似乎避开了卢梭所认为的让现代人变得更不自由、更不平等的一切事物。
我们不可能像梭罗那么极端,但适当减少欲望还是可能的。
最近看到一个观点,很有有助于减少物欲,也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不必等赚到理想的数字,就能拥有”财富自由”的快乐。
摘自《纳瓦尔宝典》
我们应该优先升级自己的自由,而不是生活方式。赚到钱的人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提高生活水准。但假设你一次性赚到一大笔钱,而不是靠日积月累。此时你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还没来得及升级,你的金钱就会远远超出你的实际需求和欲望,这反而让你达到一种财务自由的状态。
生活水平低于其收入水平的人们享受着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是那些忙于改善生活方式的人们无法理解的。
这个观点就是说,假设你以前年薪10万时,你一年开销5万;那当你年薪15万时,你依然一年花5万;等年薪20万时,依然一年5万……
这样“一边加薪存钱,一边控制消费”,你拥有的存款就会从5万、15万变到30万,在年消费保持5万的情况下,就会远远超出你的实际需求和欲望,让你达到一种财务自由的状态。
你看,我们可以不用等五六十岁,不用等赚到300万、500万,就有可能进入“财务自由”的心灵状态。
这个观点,也帮助我理解《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解答了我的疑惑。
这其中的底层逻辑,就是卢梭所说:我们所经历的大多数苦难都是我们咎由自取的结果,同时如果我们能够维持自然赋予我们的简朴、单纯、孤单的生活方式,本可以避免所有这些苦难。
04
谈完自由,谈谈卢梭眼中的不平等。
首先,不平等是在群体中就会存在。卢梭认为,人们进入一个群体,就会被迫相互比较,并在不断利用中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不平等。社会对于地位高低的主要评价标准有财富、身份、等级、权利和个人功绩。
其次,人们甘愿忍受不平等,是受到欲望驱使牺牲自由。在社会关系中相对处于劣势的公民,之所以愿意忍受,是为着出人头地,希望有朝一日再将这镣铐强加于别人。
但那些无心支配他人的人,一心只追求自由的人,是很难会屈服的。
因此,卢梭提醒:社会人如果想要不活得如此费神,便必须明白,”权利和荣誉“更多代表的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肯定来对自己感到满意,而实际上,我们完全不必活在他人的意见中,不需要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些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该如何正视伴随经济社会必然带来的不平等?
我们可以从心底培养“人人平等”的底气,无论面对的关系如何实力悬殊,都能不卑不亢。深刻认识反映在不同场景的不平等,并不真正代表谁就高人一等,只是时代主流评价标准的作用。比如现在有钱就有地位、有特权,但在古代,商户的社会地位则是最次等的。
比如面对领导,卢梭提醒我们:我之所以将自己托付给首领,是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沦为奴隶。
其次如果我们能不在乎他人看法,就能不被主流价值标准裹挟,就能不在乎和他人的地位悬殊,就不会盲目受野心驱使。
如此一来,大可以不按照世俗评价标准,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按自己的节奏前进。接受自己的肯定,拥有相对的自由。
可谓是: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明代文学家唐寅《桃花庵歌》
愿我们自由,心中跑马又走风。(完)
这是洛伊斯的第25篇原创文章
分享读书笔记的第18本书
______________
About me
前楚天都市报记者,现企业公关
“吸血鬼读书法”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