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渲染了天际,泛滥了美丽,那个午后,光影阑珊处,我寻到了自己的生活。
——题记
有人说,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而处于成长的过渡阶段,难免会在找寻自我的过程中陷入迷茫,就像时光倏忽而过,榕树会枯萎,知了会死去,操场的秋千也会痕迹斑斑……找寻自我的道路曲曲折折,沿途各色的花儿亦迷人双眼,可或许,众里百般找寻的那个自己、那份生活,就在蓦然回首的当下呢?
“真的感觉糟糕透了。”安静寻常的午日,鱼肚白的天空,聒噪的鸟鸣,纷繁的落花…走出考场的自己终于抑制不住沮丧的无力感,掏出手机打给了一起长大的朋友。烦扰的情绪惹得人既不想去餐厅也不想回宿舍,便干脆坐在校园滋兰苑的石凳上歇脚,想来也是,总是急切地希望快点到达下一个目的地,却忘记了停留,殊不知生活其实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都累了,还怎么把皮囊从内部照亮、继续前行呢。
“怎么了?”透过手机,朋友熟悉缱绻的声音悄然传入,如果说自己的困闷情绪是盏聚拢堵塞的无口容器,那么与朋友的谈心无疑像颗石子,精确地投掷在容器最脆弱的地方,疏通堵塞许久的心口,继而给人以良多缓和的抚慰。
而当自己把近些时日的烦恼、失落以及刚考完试的挫败感一股脑儿统统向朋友倾诉完后,恍惚间有些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眼高手低。归结起来,其实是把生活太过理想化,总觉得要和别人一样燃烧,但却不了解自己,西施的步态不是人人都适合,邯郸学步也只会沦为笑柄,考虑太多反而会让细碎的琐事遮蔽人的双眼,让人只顾寻找远方而忽略当下、迷失自我。
电话那头的朋友在听完自己的一顿倾诉后,没有马上陈词安慰,而是讲起了《皮囊》一书中阿小的故事:“有个出身渔夫家庭的阿小,从小便立下誓言:绝不和家人一样当渔民。出于对城市的渴望,他阿谀奉承着大城市的伙伴,不节制得模仿城市的打扮和行为、寻求物质上的满足,却不知不觉中丢下了自己的学业,最终只能如父亲所愿留在了小海滨当自己最讨厌的渔夫。”语毕,朋友突然问了句:“你觉得他为什么活成了最不想要的模样?”
良久的,默然。
原因其实人人都懂,少年阿小怕一生平凡,便在言语间故作高深,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浅薄,在生活中把物质当作成功的标志,来掩盖思想的欠缺,可是这样越生活越会焦虑,生活就像进入一个螺旋,怎么也找寻不到快乐和幸福的出口,结果把自己逼成了曾经讨厌的样子。
是啊,或许有时感到不快乐,是因为总是在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书期待能让自己变得深刻,参加考试希望能够得到想要的成绩,锻炼几次身体就想体侧良好……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如果没实现呢?自怨自艾。可是却偏偏忘记了,自己所有要寻找的生活、追寻的自我,离不开每个当下堆砌而成。
“谢谢你啊。”隔着手机,我笑了,为朋友独特的安慰方式,为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找寻的不过是点滴的当下,也为还不算太晚,没有变成急于寻找而忽略现实的“阿小”。说到底,生活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一个物质的结果,我们不能为了一个绚烂的果子而忽视了生命成长的美妙,正如在身旁绽放的樱花,虽不结果实且花期短,但此刻,却香气扑鼻,飘零绚烂地让每个过路人为之驻足。花自飘零水自流,光阴荏苒处,你我只需不负时光,不负自己,以后的事就交与以后,何必为没有发生的事或无法弥补的事伤心顿足呢。
静言思之,努力学习的过程是美妙的,因为得到了充实的信任;陪伴家人的时光是美妙的,因为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帮助别人的快乐是美妙的,因为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读本好书的享受是美妙的,因为精神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多让这些美好的事情来占领我们的生活和时间,烦恼自会烟消云散,这样的生活也才最有质感,就像作家蔡崇达所说:“我们要学会怎么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让虚妄的梦想膨胀自己”,既然人生是个旅途,那就要学会拥有看风景的心情和能力,学会发现当下属于自己的美好,继而努力前行。
所以,去找寻自我踏实向前吧!去充实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情感从心泉涌出,朴实、自然、熨贴的对待每一天。当下于青年的我们最重要的事不是“弄明白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弄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即使是普通的人们,平凡岁月落到每个人的世界里,只要脚踏实地,便没有一个是平凡的。
生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众里寻“己”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斯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破除禁锢去追寻内心的自我,在彼此看不到的日子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