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的夏日早上,四点多就醒了,辗转反侧,睡不着,索性打开灯起床。开着空调,一会儿就凉爽了,这样清静休闲的周末早晨,真是不可辜负的福分。
近来心里酝酿着想要创作一个绘本故事,记录小女儿成长的一些片段。我常常惊叹于这小小的人儿奇妙的想象力以及自己独特的想法,在我心里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闪光点。我很怕她长大了,会慢慢融入呆板的学校教育或者世俗的标准,再也没有了棱角,成为一个无趣的乖孩子。
趁着现在还没有,我想要通过绘本的记录,让她天性中美女得以保存和延续。大人们总是健忘的,等到若干年后,能说起的童年趣事左右不过几件。而孩子对于三岁以前的记忆总是很少的,我希望她长大后看到这个绘本,会知道自己原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会长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猜想那会很有趣,毕竟我觉得没有这样的记录是我的一种遗憾。
我在无限接近30而立的过程中,无数次地回顾思考我的人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去到哪里?
心理学告诉我:要追本溯源,要从原生家庭,从童年经历去寻找线索,寻找那些一点一滴塑造你之为你的线条和轨迹,然后点对点破除障碍和问题,于是你的心理问题就得到疗愈了。
过去我一度痴迷于这种简单粗暴的解题模式,但我回忆童年时,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白的,能记起的点和我的抑郁情绪总是对不上号,于是去知乎、豆瓣那个知名小组、还有一些心理学案例中去寻找,终于成功地给自己打上各种标签,然而并没有各个击破的神效,反而是越发抑郁了,有一种我这么差劲,怎么也好不了了的绝望。
后来开始一些灵性教育的书,看得最多的是胡因梦译的克里希那穆提的书。那是初入社会工作的阶段,大量基层的重复性工作,让我觉得琐碎且看不到出头的希望。不可否认的是那时我很功利,我想到那么多成功人士都推崇灵性教育,那么我直接开始灵性训练,不就是抄捷径抵达成功了吗?
可是灵性的书总是在讲放下,讲当下,讲空性,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觉得现实生活中的贪嗔痴慢都变的很淡很淡,我的心也是平和喜悦的。然而我总归是要回到现实生活的,这时灵性的效力就大打折扣了,就是那种道理我都懂,却怎么也过不好的感觉。
后来才明白成功人士推崇灵性,是因为他们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积累,而现在再去体会放下的轻盈美好。而我却想从灵性中获得成功的捷径,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再后来接触冥想,接触道德经,突然就像开窍了一样,明白了我想要什么,就去做能够达成这个目标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从起心动念到付出行动之前,是一气呵成的,没有必要去同自己的大脑商量:喏,我想干个什么,你怎么看?大脑往往会陷入各种思维掐架,还没迈出行动的那一步,心念就萎缩了,我的创造力也枯竭了。
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需要大脑思考,全凭直觉为所欲为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很重要,这时候大脑就不会是掐架模式了,而是一心一意地为行动服务,需要资源,就想办法去寻求和整合资源,遇到障碍就想办法移除或者绕开,自然就知行合一地向着目标行进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并不是推崇什么方式一定就是最好。每个人的经历和期望不同,而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的状态也是差别很大的,只是当下,冥想和道德经对我正好有用,那就拿来用了。或许哪天我有恃无恐,那时才会理解灵性之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