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孩子,不吃读书的苦,就会吃社会的苦,转给子女看!
1.能吃苦三字歧义颇大。读书于部分人是极苦然不一定强吃以后未来会不苦 于部分人读书不苦然不一定未来不会不苦。
其关键不在读书亦不在能不能吃苦。
50 60 70 后他们从小被教导要好好吃苦读书 因为那是个可以靠吃苦便可打破阶级的年代 机会很多 没那么多元 大家只要朝前走就能过上好日子 哪怕苦一点 过来了以后总会好的
而如今信息爆炸,科技指数增长,社会关系变化太快,行业机会变化太快,资本趋于固化。
当然寒门子弟要靠埋头吃苦变成贵子也是有可能的,但概率小了很多。所以埋头吃苦不在是一条普世的价值途径。
我并非要否认吃苦这一品行,而是在现代社会吃苦并不等于能过上好日子。当今社会的吃苦我想应该等同于刻意练习或者脱离舒适区。这些方法确实可以有效的进步,但也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而非埋头苦干。且进步是自身的纵向比较并不等于社会地位提高或者物质增长。
读书并不等于学习,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需要的是不断学习的能力,而非埋头苦读。持续的学习可能带来财富的积累,见识拓宽,机会增加或者实现自我价值。但社会也许依旧会给你苦 你也不一定能成人上人。
2.传统中国式父母在我看来最大的悲哀在于他们一旦有了父母这一属性便忘了自己自然生命的属性。有了孩子以后 他们便舍弃理想 无所谓兴趣爱好 放弃了享受生活 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于孩子之上。这不仅对父母不公平 对孩子同样不公平 看似孩子得到了父母呕的心沥的血 实则要么失去自由 要么压力倍增 要么扭曲长不大。我想即使40 50 60岁同样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 为自己做 为社会做 为人生做 。可以旅游 可以穿漂亮的衣服 可以追星 可以有浓烈的爱情。希望我的父母能越来越洒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