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位居《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位,可见曹雪芹对这个人物形象的重视程度,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妙玉。妙玉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妙玉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
对妙玉判词的解读
我们通过妙玉的判词来看一下,妙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最后的结局如何?《红楼梦》在第五回中写道,“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判词简单明了地交待了妙玉的身世与结局。妙玉虽然入了空门,一心想摆脱尘世的污浊,寻觅一方心灵的净土,但最后也不过是一份虚幻,等待她的命运却是陷入淖泥中,做了一个不洁的人。
“金”、“玉”都是珍宝的通称,比喻珍贵和美好。判词中的“金玉质”有两种解读方式,一种是指“金相玉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这儿当然是指妙玉的相貌品质都很美;另一种解释或许是暗含有“金枝玉叶”的意思。金枝玉叶,旧时指皇族,也指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这点儿与宝玉、宝钗的代指互相辉映,因为整部《红楼梦》就是在“怀金悼玉”。“金”代表了以宝钗为首的一众儿女,“玉”代表了以宝玉、黛玉为首的一众儿女,他(她)们均出身于世家贵族,或皇亲,或国戚。
其实这两种解读方式都是符合妙玉的身份特征的,因为从《红楼梦》整部书(前80回)对妙玉的品位刻划,可以轻易地得出这个结论。
“淖”,读音为nào,意为烂泥,泥沼,暗指妙玉陷落在泥沼之中而无法自拔。
对妙玉红楼梦曲的解读
描述妙玉的红楼梦曲是“世难容”,作者写道,“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首红楼梦曲是对妙玉结局的一个深化与延展,并且对妙玉的个性与特征进行了重点阐述,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妙玉这个人物是极其珍爱的,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妙玉其人。
妙玉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是气质美女,才华横溢,好比天仙下凡,她的个性特征是清高、孤傲、高雅,但由于过于爱洁净了,所以不被世俗所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曲高和寡吧。
妙玉的这首红楼梦曲,写得比较模糊,不能清晰地看出妙玉最终的结局到底是什么,不像是其他人的曲子那样,结局一目了然。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这句来看,说的是红颜将逝,陪伴着妙玉的依然是青灯古殿,未免辜负了这满园春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春花凋零,意兴阑珊。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这一句,好像是说出了妙玉的结局,但结局究竟如何,并没有交待明确。只能看出,妙玉遁入空门,却最终也未能如愿以偿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违背了自己当初入空门的心愿。
从这个意义上解读,真的未必是《红楼梦》后40回续书中所写的结局。因为“风尘”不一定就是指“沦落风尘”的意思,“风尘肮脏”是指的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因为相较于佛门净地而言,只要是做不到大彻大悟,依然在出入尘世间,那就是违背初心的。“肮脏”,读音为kǎng zǎng,意思是不屈不阿,坚强的意思。
从“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句来看,也只不过是个比喻,喻指妙玉好比是一块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任何斑点,但最终还是陷入泥淖之中。“王孙公子”,是指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后泛指王公贵族的公子。所以,这句的意思是王孙公子又何必感叹(与妙玉之间)没有缘份呢?从这句诗中也看不出妙玉最后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只是说出了她与宝玉之间是没有任何情缘的事实。
对妙玉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困惑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妙玉正面出场次数并不多,但她在《红楼梦》中的份量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第6位,比贾府大名鼎鼎的管家奶奶王熙凤排列还靠前,的确是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困惑的问题。
因为金陵十二钗中的女子全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人,而妙玉是其中唯一一位与四大家族既没有亲戚关系,又没有姻缘关系的女子。那么,她究竟凭借什么原因位于十二钗之中呢?这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妙玉这个人物,素来不讨大众喜欢,因为很多人觉得她是假清高,身为一个出家人,却经常混迹于红尘之中,与宝玉交往颇频,加之后40回续书中对妙玉思春的描写,愈发使人对妙玉这个人物形象有了不雅的认识。但是,这真的是曹雪芹心目中的妙玉吗,曹雪芹当时对这个人物的构思与设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倒是值得读者诸君三思的。
于2019.4.14 21:33
NO: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