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化学沟通回顾

在昨天美好的情人节晚上,我和六位小伙伴在线上开展了一场有关《非暴力沟通》练习的化学沟通。活动差强人意,现在总结。(【差强人意】:尚能使人满意。)

2月8日是《非暴力沟通》第十次共读,我们再次进行了线上同理倾听练习。李老师也将文件《村小教师火种活动带领流程》分享至群,大家可以私底下自由组队练习。

2月9日上午,齐老师已经率先在群里发起组队邀请,共读的不少老师都加入了。我没加入,我脑子里闪现的是——是不是要找自己的朋友来组队练习更好?不过只是想想,没有行动。

晚上我正在试听有关“收纳整理”的课程,9点还没结束。突然,王老师的电话过来了。他问我有没有想要组队练习,我说了说我的想法。如果从目前共同群里面找老师练习,基础好、起点高,练习顺利方便。但正是因为这样,我想挑战更高难度的。我想找几个我最亲近的,没有接触过非暴力沟通的老师来练习。我心里已经有了几个人选,这个时候就得展现我的个人魅力了。当然,他们得愿意才行。王老师最后说行,组队的时候叫上他,他非常愿意和年轻的教师一块交流、碰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教师聚在一起学习成长很好,我也更希望把学习到的这些美好带给周围的人,毕竟每天进距离接触打交道的还是身边人。这很难,可能带不动周围人,也正是因为难,各地的老师才会扩大范围寻找好友聚集,以追求心之所向。但我们不能这么自私,我们要学会赋能,赋能自己,赋能陌生人,赋能身边人。

说干就干,我联系了小胡、小凤、郜郜及她对象和我室友。前4人都表示加入,算上和我和王老师正好6人。鉴于他们对《非暴力沟通》都是小白,我还准备给他们“补课”。这是我自己的私心,如果只参加练习,了解没那么多也可以的。那不是捎带多扩充一下,也算是为正式活动做铺垫。当天晚上(2月9日)就建了群。

有一个小插曲。我晚上睡觉前问他们:

“你们是真的对这件事有兴趣想了解,还是因为认识我有个人感情不好意思拒绝呢?

这存在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如果是主动,那做事(读书)就有动力;如果是被动,那就多加负担。

因为单纯的讲,你们拒绝是没关系的,我也不会生气、难过。我是确实觉得它不错,你们又是我最亲的人,所以想分享给你们。我可不想因为情感给你们多加负担。

等睡醒、思考清楚后,记得回复我哦!”

第2天(2月10日),在他们的考虑之下,最后小胡、小凤、郜郜加入,郜郜对象就退出了。郜郜也表示可能暂时还不太懂,或者不能保证每次活动都有空,要提前跟我说清楚。我自然说好。

那就只有五个人,不够六个。王老师邀请了颜老师。王老师打算让大家先在群里发照片+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一下,并抛砖引玉。抛出来的哪是砖呐,是雷子——雷倒众人。(幸好我对王老师提前有些了解,因为第一次加好友也是这样雷到我的,哈哈!)我的好友都表示王老师太厉害了,稍微发了几句简介。悄悄的讲,王老师后来又专门私聊他们,让他们发了详细的简介。王老师的认真是有目共睹的!进展很顺利,下午大家都完成了。

到晚上我们迎来了第七位成员郭老师。她虽然没有看到大家的简介,但是没关系,她非常配合的先发了自己的照片和简介,我们一下就认识她了。(当然,我之前也知道她。)我还私聊她发了很多内容,她也没有感觉烦。

除了我和王老师,大家确实都是小白。如果上来就开展正式活动,可能效果不佳。我看看日历,想到了何不在情人节来一场浪漫的“化学沟通”呢?(“化学沟通”这个词儿是我学来的。去年我在火柴公益参加教练项目,教练姐姐也是先和我来了一场化学沟通,明确项目目的、流程,明确具体时间,为正式活动开展做得很好的铺垫。)于是我发公告,“《非暴力沟通》化学沟通暂定2月14日晚上7: 30-7: 45 (下周一情人节)。3个内容:进一步认识,明确练习流程,确定正式活动具体时间”。

晚上21:52,颜姐姐问,“化学沟通是啥?”我发语音做了解释,随后又专门给郭姐姐发了语音。因为她进群晚,也不了解化学沟通这个事。接着,我又专门截图发群里,正好借此机会再跟大家强调“有问题可以直接在群里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天都往群里发四个内容:书内容的照片(选读)、便签笔记(必看)、2-3分钟语音(必听)和“作业”(选做)。我每天都有做。给大家布置共学任务的同时,我又看了一遍书,想了一遍核心,思考了一些问题。我甚至想到,如果我备课的时候能如此认真,简洁的表达出学习内容的核心,那优美的板书不就出来了?我得承认做这件事是比工作要认真的多。

2月12日,小胡提出15日(也就是今天)要考科二,怕14日晚上的活动会影响考试。那我就很奇怪了,他又不晚上练车,是哪里影响?原来是他怕事情多分散精力。他觉得20分钟化学沟通可能结束不了。当时我有点生气,有点担心。生气的是从我的角度看,不一定会对考试有负面影响,也有可能缓解紧张啊!担心的是,最亲最近的人都对我的活动提出了质疑,那别人呢?会有几个人每天在群里查看我写的便签、听我发的语音呢?(事实证明小胡的推测是对的:化学沟通20分钟没有结束,一共用了70分钟;小胡今天的科二考试差一点通过,差了一点,就没过了。)我把担心写到了当天的作业里,感觉好了些。同时,小胡也是在提醒我,化学沟通的流程准备是要再完善些。

晚上22点多,我跟王老师语音通话,他听我说了说目前的流程,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要不要增加角色“记录人”,比如要不要把“罗伯特议事规则”用到我们的活动当中。这么一讨论,20分钟恐怕是真的不够用了,我也如实告诉了小胡,我承认是我理想化了。(在实际化学沟通中,王老师的提议得到了强烈的支持反响。)

2月14日,昨天下午,我再次准备晚上的活动。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微信群里直接开会议很不方便,共享也很不方便。我用手机多次实验,微信会议真是不合适。临时换软件吗?我又斗胆私自决定——用腾讯会议。我在群里向大家说明情况,询问大家是否有该软件,经过沟通了解,大家都表示同意使用腾讯会议。没有软件的也都及时下载啦!这个时候,我满满的感动,我觉得是把活动办好,要不然怎么对得起手机两岸小伙伴的无私支持呢!我有了更多信心和动力!

约的时间是7:30,6:30时候我已经准备就绪,内心有些紧张,有些焦急。6:38,王老师转发了我预订的腾讯会议,我是该提前进去准备一下。有一个大大的惊喜,王老师已经在我之前进会议了。虽然人不在,但是开着摄像,我可以看到他家里人的走动。王老师实在是太积极了!过了一会儿,王老师来到了电脑前,我跟王老师打招呼,说了几句后,我们决定会议开始再交流。

终于7:30了,在7:33分全员到齐,我当仁不让的做起了主持人。昨天最愧疚的就是原本想20分钟,最多半小时就结束的活动,弄了一个小时多。这充分说明我做主持人对时间预想的极不合理,下次就有经验了。还有,我想用20分钟就解决可能也表明一种焦急的心态,想着“快快弄完就算了”,这样想确实不行,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总之,特别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和配合,感谢他们愿意在情人节来一场线上的约会!虽然准备过程是比较花费时间,但这是我想做的,我愿意做的,我开心,我乐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