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下班到菜市场买菜的任务落在我头上,我发现自己在菜市场找到了一些小乐趣。
我会观察连锁便利店菜市场、水果店和卖蔬菜的摊档价格的区别,才发现平时在家楼下的钱大妈是最贵的,其次到水果店,原来买水果在菜市场卖蔬菜的摊档价格最实惠,当然品种不会很多,不过刚好有我爱吃的橙子和小番茄。
比如玉米,钱大妈卖9块一斤,一条甜玉米大概就6块了,水果店玉米卖十元4条,菜市场蔬菜摊则5元3条玉米,可能我来的时候晚,我买过最低是5元4条甜玉米,一根玉米相差了将近5倍的价格,让我有点惊讶。
家人反驳说是因为玉米种类的差别,但我吃过确认,菜市场的玉米是新鲜和超甜,而且玉米只是其中一组对比数据,还有其他也是同样的规律。其实这几家店的距离并不远,之间的距离不到3分钟,分别是在小区楼下,小区大门步行2分钟,小区大门步行3分钟的距离,菜市场摊位越靠近小区,价格则会相对高一点,反正则便宜。
我觉得这个体现了消费场景方式变化,小区楼下的钱大妈几乎每天沽清所有产品,相对靠近小区的蔬菜摊也很多人光顾,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意识到时间成本的重要,有一部分的人更偏向便利,不会为了一点小价钱的差异,而特意去大超市、走远一点的摊档购买。
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价格差异呢?因为老板良心?我觉得会有一部分原因,但主要原因是铺租,和进货途径,不同的位置则不同的租金,做生意的朋友告诉我,最害怕涨租金,刚开始租金不是很高,但房东见你把位置带旺了,会根据市场而提高租金,所以便利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
再说回我喜欢购买的摊档,老板比较实在,足秤,价格公道实在。因为我喜欢买水果,老板还热心告诉我附近水果摊档的情报,分析哪个店老板比较实在,哪个老板货源更加新鲜。
原来选择并非单纯的理性数据分析,还会考虑人情味的纬度,人总会有个人偏好,人情味在这里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