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知足者常乐”,确实,当一个人没有欲望和执着之时,你时常会乐在其中,而且能放下,确实能触摸到真正的幸福,每一个当下所体验的真实,也是前所未有精神洗礼。
话又说回来,依我个人之见,很多的事情都要分两面来看待,也就是说,“知足常乐”这句话我们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我个人觉得生命因有欲而无欲,生命需执着而不执着,有欲,是一个生命实现价值的过程,一个人,他来到这世间,赋予了不一样的使命,必须要对实现这一价值充满着欲望,无欲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当实现这种社会价值和使命时,不需再贪念这欲望所带来的满足,或者是当下所感受到的这些虚荣冲昏了头脑。所以,实现价值的过程是必须要执着和有这贪欲的,只有这样,你才在这精进之路,度众生之路上方才坚定信念,最后上升至信仰,未来成为别人的信仰,这种精神,实现永恒的价值。
佛家讲人生要放下,不要执着,今天我们回想下《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唐僧他没有执着吗?如果没有执着,他为何要去西天取经,他在执着西天一定要取得真经,透过取得真经首先他要悟懂生命之大道,自己悟懂之后,方才有普渡众生的觉悟,所以,回归今天《西游记》,感知到,今天执着的一定是能实现生命价值的事,执着和贪欲这个时,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险阻,不要怕,知足常乐,哪怕再困难,至少还活着,这就是就值得喜悦的,值得快乐的,知足常乐,对应这样一种感觉就对了。
生命特别是在年轻之时,不要纯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如果是这样,不去勇敢无畏的战胜或者是博弈,我反而觉得这是在逃避责任,逃避现实,我们应该是在实现社会价值路上,价值路上博弈的过程中,需要有这样一种心态来勉励自己,这才是对的。
今天的中国没有秦始皇的统一,哪里有今天大统一的中国,如果没有毛主席的带领,哪里有今天的新中国,没有两千多年孔子的周游列国,哪有后面的七十二圣贤及伟大的儒家思想,等等,这些伟大的人,都是在执着和贪欲中博弈出生命的价值,影响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生命活着的状态是知足而不知足,贪欲而不贪欲,执着而不执着,阴阳协同,一二互融互换,合一至圣至贤,体悟生命真正之大道。
生命在于时时觉醒
慧觉
202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