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家公园管理公团
2005年,韩国留学生韩相一在《中国园林》发表文章,详细地介绍了韩国国家公园形成的历史和演变,尤其是介绍了“韩国国立公园管理公团”对韩国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
韩国国立公园作为“代表韩国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以及文化景观的地区”,为了保护和保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韩国政府特别指定并加以管理的地区。自1967年指定首个国立公园-智异山国立公园以来,至今已指定的国立公园有20座, 占韩国陆地国土面积的3.7%。
智异山国立公园,跨庆尚南道河东•咸阳•山清、全罗南道求礼、全罗北道南原等地,共计三道五市(郡),总面积471.758平方公里,是韩国面积最大的山岳型国立公园。
1978年政府颁布了“自然保护宪章”,由此,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国民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一制度制约了全国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势头,同时,国立公园的管理也向自然的保护和利用的方向发展,政策理念也倾向于加强保护。但这种保护政策实施的进程也由于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观光娱乐的迫切需求而逐渐放慢了脚步。于是在不破坏公园自然性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容纳国民的设施和方案相应出台,这实际上是将国立公园规划为便于国民利用的观光地,而与真正的国立公园的保护和利用标准相差甚远。
1987年之前,韩国国立公园的现场管理业务是委任给地方自治团体的。由于由于缺乏管理的一致性,各公园之间存在设施质量、数量上的差异,因此于1987年7月1日设立了国立公园管理公团。韩国国立公园管理工团,是韩国管理国立公园的专业机构,秉持“保存自然、 满足游客的世界一流公园管理专业机构”的愿景,负责管理除汉拿山国立公园以外的其它19座公园。
韩国国家公园的分布
韩国1998-2002年间韩国国家公园管理工团的年度预算
韩国国家公园的经费依赖于门票,1998年至2002年间,政府年均投入不足100亿韩元,不到总预算的20%。这也导致了管理人员不足,经营中心偏向于旅游管理,韩国国家公园仍然停留在风景旅游区的水平,无法起到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于是,2001年,环境部在自然公园法中重申“保全自然生态系和自然和文化景观,谋求可持续发展”。
韩国的国家公园管理服务网站2009年起,不断提供国家公园管理实践的报告,期待韩国的国家公园有长足的发展。
在国家公园管理体系之外,1991年首次开始施行”自然安息年制度”以后,以2006年施行的第6期”自然安息年制度”的地区为中心,再增加濒绝物种分布地区等需保护地区, 将按照保护目的对地区进行重新分类和体系化,指定为“国立公园特别保护区”。(2007年开始实行)特别保护区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定期监测,观察特别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 通过研究监测结果等各项工作,分析每年产生的效果; 设立说明标识板,安装进出管制设施等保护设施,以及通过网站等方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根据《自然公园法》第28条(禁止进出等),对违反禁止进出条例者,按照该法第86条,予以罚款(50万韩元)。
从立法上,韩国政府于2004年2月9日首次单独制定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将以往包含在《自然环境保全法》和《鸟兽保护及狩猎相关法律》内的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关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并单独立法。此后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需要,该法被不断补充和完善,几乎每年都会被部分修改。2011年7月28日,该法正式更名为《野生生物保护及管理相关法律》,并于2012年7月29日正式施行。该法的最新一次修改发生在2013年3月23日。
韩国对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的规定较为严格,很多在中国可以食用或处于管理边缘状态的野生动物都被禁止使用。以哺乳类动物为例,包括水獭、黑熊、山羊、麝香鹿、海狗、貂、獐子、狐狸、狍子、獾、野猪、野兔等在内的动物都禁止被食用,违者将视情节严重受到不同惩处。而各种青蛙类动物也在明令禁止食用之列。
1992年,韩国明确规定活熊取胆违法,但允许将黑熊饲养到25岁再合法宰杀取胆。2012年1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养熊场现状及管理计划调查措施”的议案,拨款200万韩元(约合17.5万美元)保护现有熊场的熊。这意味着,韩国将在全国范围内结束养熊业。这是韩国环境部首次明确表示,将完全终止黑熊养殖产业。
2012年,根据首尔大公园(动物园)对外公布的消息,用于海豚秀的海豚于2013年5月放归济州岛南部海域,而首尔市的海豚秀表演也将画上句号。
不仅如此,韩国还很早就开始注重生态道德教育。1981年文教部提出“建立起有关生态保护、环境污染以及人口问题的相关教育”。1987年宪法赋予了国民环境权。在80-90年代,韩国运营有环境保护师范学校,设立生态道德教育研究部,并组织教师资格进修。2008年韩国设立“韩国环境教育振兴法”,2008年至2010年7次调整教育课程体系。韩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从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多个视角切入生态环境问题,对于认知和生态科学素养较为重视,但相比日本和台湾,其技能的培养和参与性活动设置仍显不足。
韩国生态保护在中国
笔者第一次了解到韩国在中国的生态保护是2012年,当时与同事一起前往防城港开展鲎类调查踩点。此次调查中,遇到了生态和平亚洲的北京办公室主任朴祥镐先生,他当时同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一同考察北部湾红树林的发展情况。
生态和平亚洲生态和平亚洲的前身是韩国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韩国环境运动联合 (Korean Federal Environmental Movement) 里面的一个部门, 2009年3月份独立出来,成为在韩国外交部正式注册的非盈利机构。2003~2007年先后在吉林省和在东乌旗进行种草治理荒漠化项目,2009年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查干诺尔干湖盆的植被恢复项目,目前还同红树林保育联盟联合开展有厦门-丽水友好红树林恢复项目。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查干诺尔曾经是一片广阔而美丽的大小两个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查干诺尔湖在2002年春季干涸了,80平方公里的干湖盆全是白茫茫的盐碱粉末。在春天强风到来之际,干涸湖泊尘土飞扬、昏天黑地,当地人吸入这种盐碱粉尘就会造成咳嗽、呼吸困难;露天的牲畜浑身是白色的盐碱粉末,咳嗽、打喷嚏、红眼睛,极为痛苦。
查干诺尔湖及其所处的锡林郭勒草原和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北京周边大气环流的上风方,沙尘暴进京的路径上。因此,它们也正是每年春季袭击北京的沙尘暴的重要来源之一。
查干诺尔湖的生态恶化-盐碱
查干诺尔湖碱蓬实验
查干诺尔干湖盆治理项目从2008年开始,在干涸的盐碱湖盆上播种75,000亩抗盐碱性植物,使白色的盐碱湖盆变绿,旨在最大程度地改善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的情况,减少每年春天沙尘暴期间对周边以及遥远地区诸如北京甚至韩国的恶劣影响。干湖盆形成早期,土壤的盐碱度很高,只有耐盐碱的植物可能生长。它的生长一方面降低了盐碱度;另一方面阻留了沙土,改造了土壤,一般植物就会生长起来,最后形成普通植物群落,这时候干湖盆就完成了转化过程。我们所选择的耐盐碱植物是碱蓬(Suaeda glauca Bge),是高耐盐碱的、同时是本地种植物,没有植物入侵的问题。由于干湖盆地势很平,风力很大,植物种子被大风刮走,不能着床生长,故需要人工播种、设立沙障等帮助植物生长。
在中韩的生态保护上,合作是一条必经之路。2002年起,中国和韩国开始关注黄海生态系统的黄海生态区保护,通过科学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关键栖息地,来确定优先保护区域;开展渔业管理、环境教育、候鸟保护等。
参考文献:
LEE Byung-Hoon,Biodiversity in Korea and in East Asia,http://codata.kisti.re.kr/proceeding/3-3.html
韩相一,2005,韩国国立公园管理公团,中国园林。
刘原良,2011,中日韩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Korea National Park Service,http://english.knps.or.kr/
生态和平亚洲,http://www.ecopeaceasia.net/
韩国:动物保护法每年均修订,http://dongwu.eco.gov.cn/fg/2013/0507/118416.html
黄海生态区保护支援项目,https://panasonic.cn/csr/environment_wwf/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