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七月,当我毅然决然地从学校出来,往南而至广东时,并没有意识到,单纯而天真的学生时代,已就此结束,化作了记忆里一株葳蕤的柠檬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一年,一共十四年的学生生涯,在我开始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之后,才觉出其可贵。于是每当夜深人静时,每当在如今的这种生活中受到委屈时,我总是深深地沉浸在回忆之中。如同一个受委屈的孩子,寻求母亲的安慰。
说来好笑,我的学生生涯,是父亲的一顿棍棒开始的。在我六岁的某天,不知是谁的主意,说是该把我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了。于是就出现了至今仍在我脑海里无比鲜活的一幕。年仅六岁的我,哭着喊着被二奶奶拖着走,父亲拿着“凶器”,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地在后边撵着,口中还不停呼喝着,你去不去读书?去是不去?六岁儿童对于恐惧的印象是深刻的,至于后来到学校后再发生过什么事,可能是趋于平淡,脑海里竟没有相关的记忆了。而根据父母的说法,第二天天没亮,我就起床了,催着他们早做饭好去读书。这一举动令父母欣喜异常,并成为大人们说我“灵性”的有力依据。当然,以我自己的猜测,应该是六岁的顽童已经分辨出一个人玩泥巴和一群人玩泥巴的区别,并非是为了要读书而急着去学校。这也从以后我的顽皮中得到充分证明。
然而一群人玩泥巴的日子很快便结束了。时间很快到了九月份。大人们觉得应该让我升入一年级继续深造。可是问题出来了,当时读一年级的要求是八岁。对于我这个六岁的小屁孩,很明显有老师认为智力并未发育正常。于是我参加人生中第一次选拔考试,并以第一名成绩成功升入村小一年级,就此告别了老师一喊“一二三坐好啦”底下吵闹的各顽童马上正襟危坐并在半分钟后又吵成一锅粥的幼儿园时代,进入以朗读为主的小学时代。我之所以说是以朗读为主的小学时代,是因为对当时的教学模式颇有感触。语文课的前十分钟是老师带领大家朗读课文,中间十分钟是教生字,后二十分钟就是大家齐读课文,老师自己则钻进了办公室,到下课铃响了再出来喊一声下课。就连数学课都是经常朗读“1+1=2”或者乘法口诀之类的。当我认清这一点时,我在作文里写自己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老师,而不象其他同学的要当科学家当宇航员的抱负远大。
提到作文,就不得不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的“看图写作文”。虽然内容也无外乎是“拾金不昧”或“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样的老桥段,但其在一百分的总分中足足占了二十分,到了三年级更是占到了三十分这样的大比重。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同学的作文里,男主角统统叫小明,女主角统统叫小红,因为老师举例就是小明小红的。后来我看《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里,也是小明呀小红的,我才知道小明小红是国家级别的明星人物。有一次我把小明小红分别置换成小飞小丽,写完之后读了一遍,竟颇为自得。这大概是顽童的求异心理作祟。那时候我总是想找出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之处,甚至曾幻想自己是超人啊孙悟空什么的转世,只是能力尚未觉醒才跟其他同学一样的。不象现在,拼命找的是与众人相同之处,一旦发现不同,马上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能自得的时候总是不多。记忆中,最为得意的,并不是得“三好学生”,也不是作文比赛得到一等奖。细细回想起来,可能要算是三年级在班主任那买了风筝放。那个时候,老师的待遇并不象现在,光凭工资很难养家。于是有老师卖点小东西,贴补家用。当时的班主任不知道从哪里趸来一些风筝,三块一个。当然老师不敢在班里要求每个人都买,只是下课后,提了句,春天到了,你们要是想放风筝,老师这里有,三块钱一个,比外面的要便宜一些。回到家以后,我跟我妈妈一说,我妈认为这风筝必须买。于是第二天放学,我手里就多了一个风筝。时至今日,风筝的样式早已忘记了,只记得那天回家的路上,一个风筝,随春风飞扬,一个孩童的笑声,在暖阳里飘荡。可惜好景不长,回到家后,风筝缠到树上,线也被挣断了。等我哭着让爸爸从树上取下来的时候,风筝已面目全非。我抱着风筝伤心了许久,连婆婆去世都没伤心那么久。
本来还想唠一唠初中高中,然而踏入社会之后的我,却发现早已经淹没在油盐酱醋之中,无力提笔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