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小时能让你成为专家吗?

你觉得学习一项技能,从入门到精通需要多久?

10000小时。


10000小时定律是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中提出的观点。


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投入10000小时,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这不就是“勤能补拙”吗?

然而,战术上的勤勉是否可以弥补战略上的懈怠?


罗振宇说,即使你花了10000小时也没有用。

因为思维方式、周围环境、境界等因素,比下笨功夫要重要。


在前几期的《逆袭》、《命运》系列视频我们都有谈过,就不再赘述。


那到底谁说的对?

其实他们两人讲得都对。

查理芒格说:“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如果我们构建多维视角,就能摆脱对单一时间积累的误区。


误区一:简单重复

有些人的10000小时都是在从事低层次的重复工作,往期视频《伪工作》系列讲过。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

我们深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简单地重复失败,极易陷入失败的怪圈中。


我们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经验教训。宁愿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瞎捣鼓,也不向他人请教,寻求解决方法。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你花了超过10000小时,也不会有什么明显效果。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


林黛玉是非常有才气和内涵的人,然而她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


对外界就越排斥(外界也排斥她)。

最后,只有贾宝玉懂她。


我们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对外界的感知越少,对外界的适应性就越差。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路会越走越宽,而有的人却越走越窄的原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