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会上对于一些化妆打扮精致,身材瘦削的男团成员予以痛批。这些精致的小哥哥们甚至引发新华社痛斥。甚至不少人在微博上进行人身攻击,称让这些人滚出中国。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是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重轻,一些人演技很烂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摘自新华社
在我们普通人身边,往往也会出现这样类似的现象。有男生大热天打伞会被说娘,男生化妆会被说娘,打耳洞染头发会被说娘。
大部分吐槽人的原因是这太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男人的阳刚之气,散发出一种阴柔气息,有伤风化。
细细分析下,这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事物应该是在原来固有性质上发展和变化的,是不会向相反方向发展的。男人就应该是之前传统男人体态魁梧、刚毅雄伟的,女人就应该是温婉可人、阴柔善良的,男人和女人的分工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价值观其实在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被动的接受:会出现这样的说辞“适合男生/女生的专业”;当提及相关职业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性别的差异,工程师、程序员应该是男人,幼师、护士应该是女人。
在这个时代,人们往往把一类特质,一类职业,甚至一些生活方式不自觉地贴上男女的标签。现在原本应该具有男性阳刚特质的一类人具有了女性的阴柔特质,对这些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他们看不惯,他们慌了,他们怕自己恪守几千年传统的价值观是错的,事物不一定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的,所以他们吐槽、谩骂。
但事实上,我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男性阳刚面应该是精神层面的,现代社会需要的男性是内心刚毅,精神果敢,有毅力能坚持的人,这些品质不能通过人的外表评价。
正如许多小鲜肉的粉丝洗白到:你们只知道喷他们娘,你知道他们为了演出有多么努力吗,你知道他们也有男性象征的肌肉么,.......他们在大众面前打扮成这样不是大部分因为他们喜欢这样的打扮而是青少年追韩狂潮的社会审美喜欢这样,为了带来更多流量他们也要效仿相似的打扮。
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我们的文化需要有更加包容和开放的价值观,懂得去给不同审美和心理诉求的人一片容身之地。吐槽别人,只能说明你的格局还不够,别让自己对这些人的偏见成为这个社会文化发展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