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有个风俗: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初五拜丈人。小时候盼着过年,不仅有新衣服穿、好东西吃,还能跟着家人走亲戚,吃大盘(好多菜),还有磕头钱(压岁钱)。
那时候虽然都不富裕,但是无论到了哪个亲戚家,他们都是竭尽所能的招待我们,我只负责吃就行了。过年走亲戚吃大盘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结婚后,婆婆家亲戚比较多,多的时候大大小小一天将近30人。不心疼他们吃,就是愁伺候。一天下来就像散了架一样。婆婆70多岁的人了,虽然我们尽量不让她干活,但是她闲不住,估计春节期间最累的是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享受独处的时间。估计现在很多人应该跟我有相同的想法,谁也不会跟我小时候一样稀罕亲戚家的大盘了。但是盛情难却,不住下吃大盘倒不好意思了。
过年走亲戚要不要留下吃大盘?我觉着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亲戚年龄还小,跟他有共同语言或者感情比较深,可以留下来吃饭。但是如果亲戚年龄比较大了,代沟的原因,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我倒觉着买点礼物去亲戚家走一趟,聊聊天就很好,硬是留下吃饭,饭桌上也很尴尬。
如果是我,我会春节之前集中时间把亲戚朋友走一遍,然后出去旅游,给自己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真正放个假,养精蓄锐新的一年再出发。
有同意我的观点的吗?或者您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