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灵与肉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周国平先生在《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里说过的话,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许多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在想方设法摆脱肉体的拖累,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往往正是身体给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机会。”
而我想说的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停止热爱我们的身体。
孔子所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讲的是做学问不能太过追求身体的欢愉,应重视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大多也是名人大家艰苦卓绝,为热爱理想“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赤子之心,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中,这样的观念当然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然而我们过于强调精神世界的无暇时,其实也很容易陷入焦虑绝望的怪圈。
古有屈原汨罗江的纵身一跃,近有顾城海子的决然自杀,今有知名教授的抑郁而亡,都是多么令人唏嘘的事情。毫无疑问的,他们突出地彰显出了自己的灵魂态度,在灵与肉的抉择中选择了追求灵,而他们这样的选择让世界看到了灵魂的高度。
但是我们不妨去思考一下这些悲剧背后的原因,你说是身体拖累了他们吗,如果不是囿于这样渺小的肉身,或许他们有更大的可为空间。
当个人的肉体能力与灵魂追求脱节时,我们往往埋怨身体的无能,甚至轻易地牺牲身体。
可身体是一个何其无辜的角色,它只是把现实传达给我们的灵魂,灵魂再把情感反馈给它。可以说,没有身体,就没有灵魂成长的土壤。
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精英人士无法轻易地获得满足,幸福指数岌岌可危,哪怕是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在感受到一瞬间的快乐以后就立刻马不停蹄地追求更高的成就,仿佛已经失去了享受世界,享受快乐的能力。
不仅仅在知名的大咖中有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身边也常常能看见那些对自己要求颇高,始终闷闷不乐的人,自杀率也是居高不下,他们的身体奋力地追逐灵魂而不得喘息。
同时,这也是与教育息息相关的问题,长期以往的教育中,我们被鞭策着追求成绩,追求卓越,没有人在教育我们接纳失败,承认个人的无能为力,这本身就是对身体的一种蔑视和不尊重。
累了就要休息,受伤了就要治疗,身体决定了我们是这样小小的一个人,也注定我们无法靠一己之力创造出改变世界的力量,注定我们要经过曲折的艰辛的历程才能成功。
但也正是如此,这才体现出一个完整的人由身体与灵魂共同组成的生命的奇妙来。从个人角度来说,身体从来不是一种拖累,相反,它是灵魂赖以生存的物质材料,也是一种馈赠,正是有身体的限制,我们才知道何为停歇,如何坦然接受灵魂欲望不得满足的难耐,才能抵挡沾上就摆脱不掉的焦虑和绝望。
且不去说老生常谈的梭罗的生命态度,近日大火的《金刚川》中,战士们以血肉之躯对抗敌军的炮弹,堆砌起人桥协助部队过江,这无数的身体塑造出同一种灵魂的傲骨。我想,如果没有身体,又怎么体现出灵魂的伟大呢?
所以,学会悦纳吧,只有热爱身体,灵魂才可以慢慢向自由、美好靠近,不要吹捧,也不要不顾。我想,只有当肉体逐渐走向灵魂,他们和谐而精彩的共存,这才是我们一生所求!
欢迎加入秋秋微信公众号【仲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