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彭嵛老师的《爱与深耕》课,理解生命与时间之我见。
杨老师讲课的场景是讲给十四五岁的学生听的,他又把这个场景再现给家长们听。
杨老师讲:
假如生命的长度都是一百岁,画一条从左至右的线段,左边的起点为零,右边的终点为100。我们十四岁了,就在线段上标一个点,点的左边为14,右边则是86。未来还有86年可以活,相对来讲左边的14年来说就是死掉了,永远的死掉了。
假设我们活过了86年的大部分时间,还剩下最后的人生十秒,诸位会怎么想你人生里剩下的十秒呢?活过?爱过?恨过?第九秒,哪些活的值得?第八秒,重新来过,会怎么过?第七秒,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第六秒,第五秒……,最后一秒,死了。再也活不过来了,因为没有时间了。
原来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有时间组成的,时间就是我们生命的唯一资源,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如何使用这些时间,不同的使用时间的方式,不同的对待时间的态度,会决定我们最后的不同的人生状态。
活的高贵、低贱,高大、卑微,都是自己的选择。有些学生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拼命学,增值自己的生命,有些学生则玩游戏、肆意挥霍浪费生命,这都是选择。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呢?
杨老师又试着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这些学生都在沙漠里走了三天三夜,又饿又渴,前面有个商店,里面卖面包和水;商店后面有个厕所,里面有一筐用过的手纸。每个这里的学生都有余生86元钱和最近的三年初中或者高中三元钱,可以用来购买面包水或者厕所里的手纸。傻子都知道这些前应该买面包水,而不是手纸,因为这些人又饿又渴,解决当前的本能需要为重。
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初中三年或者高中三年,在知识的面前就是又饿又渴的刚才沙漠里的样子,他们如何对待时间的,就像对待面包水和手纸一样。一些学生拼命的学习语数外数理化史地生等,另一些学生打游戏、找刺激、虚度光阴,就是拿钱买了厕所里的手纸,他们还觉得很美。
这种选择时间的使用方式,是天赋人权,是我们出生时就有的权利,是人生最大的权利,就是选择权。这种选择权也是自我定义的权利,我们想活成什么样子?活出什么样的未来?原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我们自己手里的时间就是我们活成如何的唯一资本,唯一的资料。
过去的生命时间已经死了,我们能把握的时间就在当下。给很多学生带来震撼和改变。但一堂课不能永久的改变一个人和一些人,需要不断的强化这些认识。
杨老师的课像是教给学生的,我们听后感觉更像是教给我们的。我们已经四十几岁了,过去的四十几年已经死掉了,未来的五十多年活成什么样?如何活?
是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的,时间才是我们生命里唯一的资源,我们的生命就是一秒一秒的时间构成的。
我们用自己的时间购买通识、购买经验就是成长,购买厕所里的手纸就是浪费和虚度。
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里藏着我们的人生,可以大不同。天赋人权,我们有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