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孩子学校组织全班同学去农场参观学习。需要家长陪同,老婆有事无法前往,只好由我去。
农场面积据说有两千多亩大小。中间一大片土地成为了汽车通道,通道两旁又盖了会场,厨房,休息室和农具房之类的辅助用房十几间。
农场里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像幼儿园的老师,她首先带领孩子们去挖红薯。
那半亩红薯,就是让小学生今天来体验挖红薯的地方。这些红薯不大,每个学生可以带走两斤。孩子们第一次见到长在泥土里的红薯,非常兴奋,一顿七手八脚地乱挖,身边的小篮子都装了一些红薯。我帮孩子挖了两棵薯藤,泥土下方的红薯挖出来后就已经装满小篮子。够了,然后还要把红薯的藤叶拿去喂猪羊。
挖红薯后,接下来要去拔甘蔗。农场来了两个小伙子,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双手套。说是为了防止手被甘蔗的毛刺割伤。
甘蔗林约有一亩,不是那种啃起来松软的紫红色果蔗,而是那种青色的糖蔗,经常硬得啃不进的那种。我挑了两颗,孩子根本没有力气把它拔出来,我用刀直接在根部把它砍下来。
洗净,削皮后,发现其中一根甘蔗半根已经变红,明显被霉菌感染,已经不能吃了。甘蔗硬而难啃,一点也不甜。
离辅助用房比较近的地方,有个两亩左右大小的马场,养了三匹矮马,地上都是空心莲子草,草比较短,被饥饿的马反复贪婪地啃着。不少地方都露出了泥土。
马场的对面是一个个分割的猪圈,羊圈,还有一个小水塘。猪圈里养的是黑色的藏香猪,约有百来头,大多数是三四十公分长的小猪。
羊圈里只有五只山羊,三大二小,小心翼翼地吃着学生扔进去的红薯藤。兔笼里面只有十几只家兔,被学生围着喂食。水塘里有一百多只鸭子,直径十米左右的水塘里除了浑浊的黄泥水,就是这些鸭子了,其他什么的生物,估计都进了鸭子的肚子。
塘边的荒地上,几只鹅对着人伸长脖子“嘎嘎嘎”地叫着。也许平时习惯了被人喂食,它们此刻似乎也希望人们投食。几个学生扔进几条红薯叶,一下子被几只鹅一拥而上津津有味地分食。
最后是体验割稻子。稻田离辅助用房约一公里。有两亩田里种了杂交水稻。稻穗上结满了金黄的谷粒。这稻田已经被割掉了三分之一,稻田的水已经完全干涸,现在不用换鞋就可以直接下田割稻了。
我从小跟在大人后面干过农活,因此如今干起来仍然得心应手。没有干过农活的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冲进了稻田。
我给孩子示范了一下割稻子,她就有模有样地割了起来。其他的孩子也是第一次割稻,留下的稻桩高低不平,田里落下了不少稻穗。我看着都觉得心疼。
我捡起来一把谷子,夹在两只手掌中,用手搓了几下,脱去了稻壳,露出了白花花的米粒。我一边把米粒给孩子们看,一边诵起了唐诗《悯农》中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想在这个时候孩子们应该更能体验古诗中辛苦的农村生活意境。
中午就在农场吃自助餐,有青菜,四季豆,大白菜和红薯,米饭,都是农场的产品。据说是不打农药种植的有机蔬菜,但是口感并不好。还有红烧肉,这倒是外面配送的。农场的藏香猪挺贵,都是专卖的。
这个号称不打农药的有机农场,种植的甘蔗、红薯、蔬菜和稻米,我感觉质量并不怎么样。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是根本没有竞争力的。离开了农药,产量也是值得怀疑的。
我觉得这样的农场,观光的功能已经大于实际生产功能。也许就是靠旅游和观光来营利和支撑生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