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读了《劫持》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情况是,每当我回到奶奶家的时候,总能看到我的小堂弟在用平板电脑写小学作业,或者是用来玩游戏。最初刚看到这种行为的时候我虽吃惊但也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学校要求他们回家跟爸爸妈妈拿手机在上面下载学习软件进行题目练习,老师每天都会在系统上布置任务。这种作业形式很有新意,也跟紧了时代的步伐,体现了“05”后的时代特征,但是这种形式我不能完全赞同。因为我的小堂弟每次做完了作业都会拿着手机或者电脑玩游戏,一玩就持续了几个小时,直到以小孩的哭闹战败,家长的生气获胜,玩游戏才到此为止。
算算我的年纪,与小堂弟相差了十几岁,我在他那么大的时候,电脑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每天做完了作业,就只能和同伴去外边玩。但是在我上了中学之后,开始有了一丝像他一样离不开手机电脑的迹象。如今,这种现象的发生提前到了小学低年级,幼儿园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不过我猜,也是有的。
人类的智慧发明了数字媒介,它加快了工业时代的发展脚步,将我们推向了先进的技术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的确,这项新生事物在开始时向我们展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世界矛盾的,矛盾都有两面性。当数字媒介向我们亮出锋利的那面刀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正在跌入数字媒介为我们精心编织的那道巨大的罗网,越是挣扎,越是受伤。它吞噬着我们的健康、时间、情感、财富。它更像一个拥有魔力的巫师,令我们上瘾而不自知。
在《劫持》中谈到,数字媒介自身的机制绝决定了他没有暂停的时间,他会持续不断地刷新,弹出新的“你或许会喜欢”窗口,让我们不停地点击下去。诚然,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数字技术出现之后,我们享受到了更多专门为个人定制的体验与服务。我还记得我刚接触微博的那段时间,一天的时间全部都花在了刷微博上,眼睛一直停留在电子屏幕上。新闻热点随时在更新,一旦关闭,那就可能会错过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微博上,除了时事新闻还能看到我喜欢的游戏、美食、旅行等丰富多样的内容,每篇内容绝不重复。它就像一个坑,我只要挖到了一半,就绝不会放弃,更加想要继续挖掘,直到越来越接近那埋在深处的宝藏。万幸的是越长大,越意识到自控力的重要性,才成功逃脱了这个充满魔力的大坑。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逃离罗网,小到孩子大到老人,都有被数字技术劫持束缚的时候。如何更好地避免和更早地防止该情况的发生,我赞同《劫持》中分析到的几种成因,也许在其中能找到更好地解决办法。
“很多人已同时处于空虚而焦躁的状态,心态脆弱。我们已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平静 下来,对这种焦虑、抑郁和上瘾的加深也无从抵抗。我们已与我们的数设备生长成一体,来让自己保持忙碌、保持娱乐、保持平静。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变得更加焦虑和空虚。” 社交陪伴是填补空虚的好办法,数字媒介正好提供给了我们一个渠道。但要清楚地认识的是,数字媒介只是一种工具,我们真正想要获得的是它背后的那一份温暖,以填补缺陷。那么获取的方式为何不选择不依赖于数字技术的面对面沟通呢?家长与孩子,自己和朋友,恋人与恋人……我们的焦虑不应依赖着数字媒介的虚拟、刺激兴奋来给我们治疗,这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加焦虑的状况。
还有许多的成因,作者在书里列举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深度可观。我在这里,只能泛泛而谈,想要有更多的感触,应该去捧起书本,慢慢阅读。
时常审视自我,我有多久没将目光从电子屏幕上抽离了,我是不是对他产生了依赖?到底是我在控制着它,还是它在控制着我?有些事情我能不能不用通过数字技术,也能达到目的?这是我读完《劫持》之后对自己的发问,应该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问题。我会时常记住这些问题,并不断地提醒自己。也希望每一个人,都不要成为数字媒介的困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