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八岁,喜爱象棋,因周边少有象棋培训机构,便退而求其次,给报了围棋特长班,至今已半年有余。
近日接到围棋张老师的电话:“你家小朋友已连续两周没来上课了!”一问老公,才知他这两周竟忘记送了,平时也因事忙经常晚送。强压住怒火问儿子自己为何也不记得,儿子却哭着告诉我,“妈妈,我不喜欢学围棋,每次我都担心谁来送我,啊,,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也听不懂。围棋太难了!我再也不要学了”
听不懂?我有点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对他一直是夸赞有加啊。不喜欢学围棋?象棋同样是棋类,他为什么那么喜欢,常常偷偷拿了我的手机在APP里面学招数,和人对棋呢?
看着他哭泣的小脸,回想他之前也多次向我抱怨不喜欢学围棋,不禁想:既然对围棋如此无感,是否从下周开始便不再学了呢?虽然学费已经交了,孩子的时间也宝贵啊。如果不值得再学下去,何不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疯玩也好啊。
两三个小时后,又再次接到了张老师的电话。我忍不住抱怨:只有周末2小时课,平时也没有作业,我们大人既不知道学了什么,也不懂得指导,确实一周下来我也不太记得有围棋课一事,加上围棋本不是儿子自己选择的。
挂了电话,思考良久。其实向老师抱怨的同时也自知很多事情没有做到位,可是儿子已经毫无兴趣了,还要继续下去吗?
转眼又到了周末的学棋时间。一早起来儿子就哭着问能不能不去学棋,其实我心里已经90%打算不去了,但抱着一丝希望,看看再坚持一下儿子会作何反应。没想到我坚持了两遍之后,儿子并没有再哭闹。于是我又鼓励他:“妈妈不相信你学不会,你在其他方面都那么棒,围棋课上有时听不懂,是因为你练习太少了。妈妈和你说过,任何事情没有人生下就懂的,都是需要练习的吧。”儿子点点头,和我一起上了车。
到校后,正好老师一次把之前没发的70个积分给他了。这下儿子好高兴,高兴地跑进了教室。看他兴致浓起来了,没和他商量,大着胆子买了那天张老师推荐的线上对弈平台的半年卡,试试看效果。
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听说买了卡,回家便要登陆玩。自己做作业,找人下棋,攒积分,升级,不亦乐乎。且自此之后,每日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下半小时棋。我在旁边看着,也忍不住瞄一瞄,问他一些问题。
又一周送他学棋,忽想儿子到底学到哪了,为什么老师还不让买棋盘。询问后才知老师竟然以为我们买过了。于是又买了棋盘。
儿子一路兴致勃勃地抱着棋盘,到家便往桌上一摆,牛皮哄哄地对我说:“妈,我来教你下围棋啊!来啊,看,围棋是这样捏子的……”我乘机示弱,甘做学生状。从开局,到做眼,到征吃,到双打,我终于能看懂他的围棋作业了,没事也会抢着用他的账号在电脑做几道题目,或和他摆上棋盘撕杀几局。渐入其中,才学几招,就发现围棋是真复杂。特别是他爸爸也加入进来,看他们父子下棋时,体验到棋局如战局。爸爸虽不会招数,但作为成人懂战略,知道如何避开自己的缺陷,以守为攻,而儿子懂招数,却不善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懂何时该守何时该攻,几局下来,常胜负各半。
再回想那日儿子哭着说不想再学棋、我也决心放弃的情形,不禁感慨孩子成长的道理上,需要父母的用心相伴。仅仅将孩子送去学校、培训班而不关心其他,说得好听是买个心安,说得不好听叫任其自生自灭。成年人工作都有怠倦的时候,仅仅压、逼、要求,行得通一时,行不通一世。
寒窗十几年,大部分人都非天才,坚持下来,不仅仅靠毅力,更需要有兴趣的支撑。因兴趣,才乙之砒霜,甲之蜜糖。回想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多少与自2岁的每晚一书有关,与识字后每每读到一半诱其自主阅读有关,与家中床头、沙发、茶几四处散落的书有关;他对科学的兴趣,也少不了每次开车外出他爸爸与他讲解每个交通符号、道路设置背后的逻辑,少不了他爸爸和他讨论太阳和月亮哪个大的道理,少不了我们引导他从1+1到10+10到12+13的思考。
都说三代才出一个大家,家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便是学科兴趣的启蒙和眼界的拓展。在物质丰盈的今天,这一代的教育,也早不是比谁更舍得花钱更能逼孩子。所以这次孩子学棋的转机,我庆幸的不是孩子哭后的那一丝坚持,而是我放下心里的那一丝固执,找到了根本原因,重新点燃他心中学棋的意愿,感受到学棋的快乐。他
人到中年,一生成功与否,已成大势,身上的担子却日益沉重。我们焦虑、怀疑,又丝毫不敢停下脚步,只能负重前行。但是,忙碌的我们啊,家庭不仅经济上需要我们,还需要我们的用心陪伴与关心。落下的,要补上;未落下的,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