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辉哥的公众号里看到一篇文章《掌握自己的驱动力》,在这篇文章里辉哥提出了“驱动力模型”的概念,参照辉哥的模型,我也简单画了一个驱动力四象限图,如下:
引用辉哥的解释,驱动力模型由橫纵两个坐标构成,从坐标代表“正负向”,横坐标代表“内在外在”,两个坐标垂直交叉,分成四个驱动力象限:
1.正向外在:代表因素为赞扬、肯定和鼓励等;
2.负向外在:代表因素为批评、否定、打压等;
3.负向内在:代表因素为焦虑、不安和恐惧等;
4.正向内在:代表因素为愿景、理想、渴望等。
(以上内容引用自公众号“辉哥奇谭”)
按照辉哥的解释,每个象限代表不同属性的作用力,每个象限产生的力量都可以对人产生向上的力量,比如一个人因为受到鼓励更加拼命工作,因为知识焦虑而学习。
在辉哥观点的基础上,再延伸一下,我得到以下启发:
虽然每个象限都可以激发一个人向上的力量,但作用的效果和持续性是不同的。
正向外在驱动力:作用效果明显,短期内可以看到变化,但持续性较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现象。
负向外在驱动力:作用效果也很明显,使人因产生逆反情绪而获得向上的力量,但由于这种动机是负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会逐渐积累,造成心理扭曲,难以得到开心快乐。
负向内在驱动力:作用效果明显,持续性较强,但此类驱动力隐藏在深层的潜意识里,不容易觉察,有多种外在表现形式,常被人误解。比如,某群成员经常在一个微信群推广自己的小群,说里边发的内容都是精华,严格限制加群人数,引得小伙伴们更想加进去,表面上是因为好奇心,想学习更多东西而加群,更深层次是恐惧错过重要知识,恐惧别人知道我不知道。
正向内在驱动力:持续性较强,可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但作用效果不明显,需要时间去证明,此类驱动力和人的价值观关系密切,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感觉充实,获得心流。
知道了驱动力的4个维度和每种驱动力的作用及产生效果,下面就复盘一下我的驱动力系统是怎样的。
1、跑步、瑜伽
主要来自第三象限,内在负向,被恐惧驱动,恐惧身体的病痛和不良情绪的困扰,压力得不到释放。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也有来自第二象限的驱动力,渴望、愿景等,渴望身体的健康,比如憧憬瑜伽让自己的身材越来越好。
2、读书
最开始来自第一象限,2016年被两个热词“知识付费”和“斜杠青年”冲昏头脑,下决心也要做知识付费,成为知识付费,为别人追捧和羡慕的对象。但我资质平平,一无所长,怎么办呢?只能靠读书了,于是买了一堆书开始读。
但问题又来了,读书太慢,怎么办?看网上各路大小咖动辄每月读几十本,每年上百本,上千本。这时候开始焦虑了,为了追赶别人,要更加努力读书啊。
慢慢地,头脑冷静下来,认清了自己内在的问题,开始透过阅读,透过与大师们的“神交”来“治”自己的病,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如同高晓松在《晓说》里说的,每个人都要找到一种延展生命的方式,阅读就是我延展生命的方式之一。
3、写作
写作一直是我的一个爱好,上大学时就喜欢在QQ空间写点东西,但再次让我拿起“笔”的动力来自金钱,盲目跟风妄图通过写作赚钱,在意公众号的阅读量,在意粉丝有多少,但自己并没有那么多知识储备,文章质量一般般,短期内不可能有收益。
认清了现实之后,我开始放飞自我,从公众号转移到了简书,偶尔也在本子上自由写作,不断地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节奏。
透过写作来自己认知,我意识到我并不想写那种10+的爆文,也不想刻意去迎合读者的口味,写作知识我探索内在,疗愈自己,解压放松的一种生活方式。
4、手帐
这个我可以百分百肯定驱动力来自第二象限,正向内在,手帐让我的时候更有仪式感,让我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手帐还是发挥创造力,提升审美的途径,也是记录人生,思考和感悟生命的方式。
5、工作
说完了个人兴趣再来说工作,目前的工作驱动力主要来自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当然也有第三象限,工作是收入的来源,为了生活必须去工作,上司的肯定和客户的认是持续激励我努力工作的源泉。
工作并不是我的全部,但工作时间里工作就是全部,不想让工作填满生活,要追求专注和高效。
说了这么多,终于发现了辉哥说的另一个观点:驱动力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写到这里,我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把外在负向驱动力转化为内在正向呢?
在我看来,并不需要刻意去转化。驱动力没有好坏之分,不要下判断,觉得驱动力是负向的,是外在的就是不好的。受到阅历和认知的局限,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驱动力是外在、负向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了驱动力系统的真相后,用这个工具认清自己的处境,认清现实,如实接受,投入地做好每件事,驱动力自然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