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鲁西南地区发生了这么件事:一个转业军人贷款在自己的家乡开了个农场品的工厂,他向银行贷了很多款。因为当时这个行业在他家乡那边搞得红红火火,所以他信心满满,一开始也做得顺风顺水,还被选为当上了村长。
然而过了不久,他的工厂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他的贷款也亏损得血本无归。更重要的是他的贷款是以两个堂兄弟贷的,因此平时他除了要应付银行的催债,还要时不时地跟自己的弟媳亲人们周旋,而且自己还是村长,也就跟要面子了,尽管自己处于窘迫的环境,但还是要对周围的人强颜欢笑。
有一次他在朋友家里吃饭,不小心在门口边摔了跤,然而却死了。经过医生的诊断,确定为他是猝死的。当地的村民都对此唏嘘不已,事后才发现这更多是因为自己的村长是由于长期的压力积累而导致死亡的,平时的笑容其实潜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其实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也像这个村长,在社会上要应对许许多多的关系,商业利益关系,亲人朋友关系等等,还有各种各样不能说出去,只能深深埋在心底里的痛苦与压力,就例如有些人面对自己另一半的出轨,但是为了保全家庭与孩子,自己忍气吞声,被人笑话也只是呵呵过去。
正是这种长期持续的压力与持续感,影响我们身体器官功能的运行,尤其是脑功能,重者甚至会死亡。
那么这种压力,从心理学上来看,对我们的大脑有什么影响?
在这里会涉及两个概念:
第一个你或许早就听过,海马体(如下图),或者叫大脑海马。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的,生活中的一些短期记忆都会储存在这里面。
如果一个记忆片段,比如说一条公式,一个人的名字等等被你重复提起,那么这个记忆片段就会从海马体内转移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与动物智力的区分,详见人人心理5),变为长久记忆。
第二个概念是慢性应激反应。和它相对的就是急性应激反应了,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突如其来的一些刺激,就像在5.12汶川地震后,一些幸存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惊恐、行为失控、情绪杂乱等等,这种就是急性应激,也就是压力和刺激来得太突然太出乎意料,这种应激常常能得到关注。
慢性应激反应就是与之相反的,这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却少有人关注。举个例子,每天工作安排十分紧凑,压力山大,任务容不得有半点出错,经常加班熬夜,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地工作,喘不了气。还有各种各样的例子,慢性应激也就是压力刺激持续很长时间,会让人产生长久沮丧不开心的感觉,通俗点说也就是整天有心事的样子。
这两个概念说完了,那么与我们的大脑又有什么关系呢?
心理学家们发现,在突如其来的压力下(急性应激),就像突然知道自己单车被偷了,出乎意料地知道自己业绩倒数,成绩倒数等等,这些对海马体的结构形态是不造成影响的。
然而长期持续的压力则会让我们的大脑海马细胞逐渐萎缩变小,海马细胞的再生能力也会慢慢减弱,而且慢性应激还会导致激素分泌的失调,影响海马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了它的容量。
海马体受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记忆能力没那么强了,学习能力也没那么好了,终日恍恍惚惚,没有精气神,想不起事来,容易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
其实这在生活中的对小孩子教育是一样的。你可以试着回想自己的读书时代,如果你的父母或老师常常对你的学习逼得太紧,成绩稍不如意就打,其实这给予了我们长期的重大压力,对我们的大脑海马有很大的影响,常常很难把知识给记住。
倒是那些轻松学习,甚至有时候稍微地放养式学习,那种孩子的成绩反而会更好。
同时还有一项关于对经济困难时期家庭的心理和认知功能的调查,人们发现经济困难时期越长,人们患有的抑郁症也会比以往数量多3倍,他们更容易缺乏乐观,且认知功能会比以往更为困难。
还有关于幼儿园孩子中的一些日常挫折,也会对他们的智力发育造成重大影响。那些在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老师责骂,被孩子们嘲笑,经常丢东西,睡眠经常被打扰等等,这些造成的慢性压力会使得小孩子们的思想没那么乐观,他们看问题会更倾向于消极状态,甚至在长大以后,他们的行为会更具有攻击性,也就是容易动不动就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写到这里,其实我们大可反过来想,在你生活中出现的那些容易喜欢用拳头说话,看问题倾向于消极方面的,容易心神不宁心不在焉的人,他们或许是由于曾经过往种种的压抑和阴暗被埋在心底里,没能释放出去,那些来自外部环境给予的负能量被放在心底里,从而使得他们做出这样的行为。
毕竟每一个具有攻击性的人,他们天生都不是这样的。
总结一下:
慢性应激会影响我们的大脑海马运行。也就是说,长期压力会影响我们的脑功能,常常出现想不起事,容易消极,学习认知能力差,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等等,严重者死。
小分享:
卡尔荣格曾经与弗洛伊德是好友,两人还合作过,但最后因为观念有异而分道扬镳。分享他说的一句话,“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他最紧要的感受。”延伸一下,许多人觉得孤独,并不是不愿说自己的心里话,而是理解的人太少,能信任的人太少,憋着憋着压力也就长期积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