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脸南瓜、四处飘荡的披风、邪魅恶魔的妆容、骷髅面具;是的,你联想的没错,万圣节来了!
虽说我等70/80后也有一颗不老童心,万圣节也请恕我孤陋寡闻,近几年随着各种西方英语教育机构、双语幼儿园的宣导,才蔚然成风。
记忆中我们小时候过的最开心的是“六一”儿童节,白衬衣、蓝裤子红领巾和孩子们绯红的笑脸,抹着口红不撅着的小嘴,自编自导的节目,一群长在红旗下的阳光画面。
儿子小时候上的是双语幼儿园,第一次折腾家长,就是从万圣节开始。做个挖空的大南瓜灯我也是蛮有成就感的,万圣节走秀的服装要家长们亲手制作,这是要挖掘我们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潜质吗?
果然走秀那天孩子们服装五花八门,没时间没手艺的家长买的质地超差的披风,我这等不甘人后又笨手拙脚的妈妈,用旧T给他改了一件,胸前缝上一个吐着小舌头的骷髅头图案,剪下来的袖子灵感一动做成了海盗帽,一条围巾改成了大披风。儿子走秀的照片看起来羞涩又骄傲,也吐着小舌头兴奋不已。
大概是那次以后,他就爱上了万圣节。每年都盼着过万圣节,可以装扮的像动画片里的人物,平时这是大人们不允许的。一年级时他上了一家外教英语机构,更是对这个节日重视的无以复加。早早的宣传万圣节当晚活动,心怀期待的孩子们,早早在网上买了昂贵的成套服装,提交报名费,其实更重要的是商业目的~带新同学的孩子费用可以减半。
孩子们没有过过洋节,成群结队的在布置阴森的教室里和外教欢度别国节日,记得有一位外教特别特别瘦,脸色苍白的他那晚画了个鬼魅的妆,一眼看上去像“吸血鬼”,看到每个妆容奇怪的人突然从黑乎乎的地方出来,都把我吓得心惊肉跳,可是你越害怕对方就越开心。
渐渐的,陪孩子过万圣节成了时尚潮流。看孩子满心欢喜的期待,我也不知该如何拒绝他过这个节更好。
昨天万圣节夜晚,儿子上完画画课,已是七点多了。刚进单元门口,就看到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坐在楼梯上,姐弟两都是全副武装,姐姐是小魔女妆,弟弟脸上还画了小丑的妆,两个孩子兴奋的和儿子聊了会,大意是晚上他们要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过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也约了儿子。
我没说话,观察儿子眼睛里的小火苗闪耀着,知道他极想参与。他说:“妈妈,我要是写完作业,弹完琴了,可以下楼和他们玩儿吗?”“儿子,万圣节是洋节,很多中国人都接受不了,万一你们带着面具吓着老奶奶可怎么办?”他也笑了起来。
他蹦蹦跳跳的上楼写作业了,作业比他预估的完成速度要慢,听写错了不少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哭了起来,这时楼下孩子们的欢笑声高高的飚了过了,他哭的更伤心了。
楼下有人在喊他的名字,他飞奔到凉台,一群小伙伴都在呼唤他下楼玩儿。儿子在院子里人缘极好,好几班小朋友都喜欢跟他玩儿。我听到他说:“都有谁?可是我下不去呀,作业没写完!”
孩子是懂事的,他又心有不甘的跑过来,哀求我:“妈妈,他们都在楼下,我能下去玩儿吗?”
“你说呢?你要有自己的取舍。”“不能,因为我作业没完成!我只是说如果,妈妈,如果我完成了,我可以跟他们去要糖吗?”
我留他先把委屈的心情哭一会儿,再推开房门,他在写数学。我坐下给他念了一篇家委会群里发的文章,“为了孩子的福祉,远离万圣节”。
文中提到了万圣节在国外的由来,是为了那天呼唤所有故去的灵魂归来找活人重生,而活着的人为了怕做鬼魂的替身,就在那天装扮成鬼以保平安。
他屏住呼吸的听着,内容很长和他读着聊着大概用了十分钟。我告诉他中国人是最敬畏鬼神的,中国人的鬼节都是要祭祀祖先的,佛教里的鬼道很苦,是想让所有的鬼都能脱离鬼道不受苦,早日轮回的。不会这样去装神弄鬼,也不会以吓到别人为快乐。
他又问了几个问题,我知道那他是对未知神秘领域的好奇心。但显然,那篇文章让他明白了,万圣节的文化不符合中国文化,他能感受到欢快的那部分心情就好。
万圣节,孩子们要要糖果捣捣蛋;聚在一起过个欢乐的化妆晚会之夜;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个萌萌的南瓜灯;爱美食的爸爸妈妈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南瓜饼、焦糖苹果;或是给孩子们讲讲“万圣节”的起源,都是很美好的事情……
至于引导到孩子们群魔乱舞、扮丧尸出街这样血腥恐怖的商业噱头;这样的节日狂欢爸爸妈妈们还是要明辨是非,不盲从。
夜深了,孩子们的声音也散了,儿子也看着书抱着他的暖水袋进入了梦乡。万圣节,实在是一个平常的夜晚,可以不吵闹安静度过,当然,只是看你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