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吹毛求疵
我们对于别人的观点,即使我们是认同大部分的,我们依然习惯性的去挑他们的错误,对于他人的看法吹毛求疵,仿佛这样才可以证明我们是有思路的。但是当我们说我们觉得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其实是很容易和别人产生冲突的。我们说别人的观点是有问题的,有时候其实只是为了进行一些微小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先对于他人的态度先表示赞同,然后再进行自己观点的补充。如果你是真的不认同对方的观点,在潜意识中,要清楚不是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一定是对的,而仅仅是我们的观点不同,此时我们需要说出来的就是我们观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2关键词:细化任务
在我们通过决策之后,我们需要把任务分派给行动人,我们需要把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化,因为如果不够具体,会使别人产生误解,产生问题,就会打击行动人行动欲望。假如你要完成一部微电影的拍摄,如果不把任务细化,那么可能就会产生设想没有人去完成,拍摄的后期剪辑没有人去完成,或者是没有时间限制导致一直往后拖延,也没有人愿意去学习,我们要相信人是懒惰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细化我们的任务呢?首先把我们期望的目标按照小点,以逻辑顺序叙述。针对不同的小点分配给不同的人任务,给出时间限制,并在中间过程定期检查。
3关键词:信任感
如果一个人失信过一次,你还会选择再信任他吗?我相信有很多人也许会不再信任。影响到信任感有哪些原因呢?比如说,这个人的能力,这个人的动机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他的信任感。我们可以选择就事论事,不要把期望值放的太高,选择在当下这件事上,当下的时间信任,并认真的进行分析事情的优劣错对。除此以外,我们不能去用一个人的失信来惩罚他,因为他的一次失信而把这个人完全否定。
摘抄:
1.变革或行动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成员对新目标的遵守和服从,而在于有人违反规定时他们能否和对方展开关键对话。
2.不要用暗示的方法让对方意识到自己不够积极,你应当明确说明自己的期望,和对方取得一致意见,让他们明白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以及遇到问题时尽早通知的意义。
3.要想让人们有效地承担应负的责任,你必须给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因此,在分配每项任务时,注意说明对任务执行情况的检查方式。
4.不要被具体事件扰乱视线,把注意力浪费在细枝末节上,你应当和对方讨论的是全面的行为模式问题。(比如多次迟到,多次是不守信的问题,不仅仅是迟到)
感悟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开始一次关键对话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目标,他人的目标和希望为彼此带来的共同目标。这样我们就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带跑。接下来我们会想要和别人进行较好的沟通,要时刻注意我们的谈话氛围,努力营造安全感。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也会因为对方的话语而感到气愤,我们要学会梳理自己的主观臆断,然后陈述事实,再去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追溯他人想法的起因。在明白了彼此的想法之后,我们尝试做出一个合适的决策。光有决策是不够的,我们要学会把任务完成。此时我们就需要将自己的期望说清楚,然后把时间限制,通过检查来确定决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