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时候也会问智者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智者每次总是给我说一大堆我不爱听的话语,后来再请教问题的时候,智者第一句就是:“你又要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吧?”智者接着说:“每个人都有两张面孔,表面的脸负责社会交流,看不到的脸负责维持原状,两个面孔长相越一致,人生就越愉快,人生的意义就自然体现出来,根本就不用问一千次!”
虽然如此,但我的内心并没有完完全全理解和消化,直到有一天看到徐院士写的一篇文章,以及何帆老师以罗素的人生为例讲解的人生的意义,我内心的大部分疑惑才慢慢解开,同时也在慢慢放下对“人生的意义”的追问。
徐院士小的时候很喜欢养蚕,每天都到山上找桑叶,当找不到的时候就去农田里找可代替的树叶,后来老师知道了让他写一篇“养蚕的意义”,他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意义来,最后只好胡编了一个意义——养蚕让我了解到工人和农民生活的艰辛。
后来徐院士说万物其实大多是没有意义的,你说春天到了地上每一棵小草都发青了,这有什么意义?湖里的小鱼每天不停地游泳,这有什么意义?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是人们主观地加上去的。人们总喜欢把事情冠以“意义”二字,这样做的结果是,把本来有趣的事情变得不再有趣了,本来很有意义的事情骤然变得没有意义了。
下面我们再拿罗素来说吧。罗素是一位世纪老人,活了差不多100岁。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体验了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但在公众中的名气却主要是由于参与各种社会和政治争论。他有时候备受冷落和诋毁,有时候又得到热情的欢迎和尊重。
罗素讲到他的生命中有三种激情,一种是对知识的追求,一种是对爱情的渴望,一种是对人类苦难命运的怜悯。他替我们做了很多人生的尝试,那么,这些激情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从他的自述,我们能够知道,罗素是在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之后,试图在哲学中找到人生的意义。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研究哲学的主要动机就是要找出确实可靠的知识。罗素在谈到数学研究的时候,总是能够找到诗意。他写到:“数学世界其实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它与生死无关,与人们的肮脏形态无关。它是永恒的、冷漠的、无情的。对我来说,纯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他还说:“数学是我们知道的唯一可以达到完美的东西,在思考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变成神灵。”
当然,企图通过追求知识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不靠谱的。罗素都找不到,更何况我们这些人呢。这是因为,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牢笼,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受到知识的限制也就越多。学经济学的人会戴着“经济人”的有色眼镜看这个世界,学法学的人会喜欢每件事情都辩个谁对谁错。罗素年轻的时候曾说:“我希望在为数不多的专家心目中获得知名度。我的主要愿望,作为我调控生活原则的愿望,是纯粹以自我为中心,旨在获得思想上的满足,探索让我感到困惑的事物。”如果他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他的人生会更平静、安逸,但也就少了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体验。
他追求知识,但最终限于不可知论。他追求爱情,但却害怕与人亲密接触。他关心人类的命运,但却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罗素和我们中的很多人一样,觉得人生的意义一定是存在的,很可能就在某一扇门的后面,所以,我们就会去一扇一扇地敲门。但是何帆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在每一扇门的后面,你都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
一点念想也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