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家人看电视,看的是美国的一档娱乐节目,名叫“小小大明星”。从名字就可将内容窥探一二,它是一档关于小朋友圆梦的节目,上台嘉宾均为网络小红人。主持人是一名黑人,主持风格机智幽默,妙语迭出。其中有一段是一个梦想成为公主的小姑娘,穿着公主盛装坐在主持人的身边,小女孩的爸爸坐在台下,主持人问小女孩“台下坐着的那位是你的父亲?”,“不是我的父亲,他是我的爸爸”小女孩坚定的回答到,主持人表情僵住,而台下则一片欢乐的掌声。掌声停处,但听主持人悠悠地说到:“其实每个男人都可以做父亲,但并非每个男人都能做爸爸”,随后又是一片经久的掌声。
我停下手中的杯箸,抬头多看了几眼,不禁对这位黑人主持肃然起敬起来。父亲与爸爸,本是同义词,前者多见于书面语,或者正式场合,而后者则是日常口语,我之所见仅限于此,但是被黑人主持略微区分之后,我仿佛瞬间参悟到了两个词语之间的更多不同。相较于父亲一词的冰冷,爸爸则显得温暖多了。婴儿在喃喃学语的时候,妈妈、爸爸都是属于简单的音节,也是一个人最早掌握的字词,是融入血液、镌刻骨髓的词。而父亲这个词,则多是在儿童开蒙以后所学习掌握的新词,仅知其意,并不常用。这是爸爸比父亲有温度的第一重原因。
爸爸比父亲更有温度的第二个原因,我认为"爸爸"一词蕴含着更多的责任与付出。通过黑人主持幽默诙谐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父亲"一词偏重于生物学领域,只要是男人,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成为一个父亲,但如果你不负责任、始乱终弃,你最多只能成为生物遗传学上的父亲,而不会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的领域。所以说你能做父亲,但不一定能做爸爸。爸爸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有责任与担当,以及宽厚的臂膀和迷茫时的方向。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六,明天就是七夕节,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希望有担当的男人们能做父亲,更要能做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