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金丝带在省医病房举办的《艺术课堂》活动。
看着大龄组的“大”朋友们围满了桌子,专心致志于“打破重建”的手工创造,我长舒了一口气。
一位家长也被这独特的活动所感染,坚持请我再去邀请她的孩子。这孩子是个12岁的“大”朋友,据说现在是第三期。孩子母亲迫切地请求着。
来到孩子的病床前,看到他正在打游戏,刚刚聊了几句打游戏的话题,感觉还是容易沟通。
边上的母亲马上说:“你快去玩吧,我还要去煮饭呢!”这一句平常的话,竟然捅了蚂蜂窝,刚刚还带笑容的孩子“哇”地大声哭起来。
“你总是这样!你总是这样!”“总让我做你喜欢的事儿,不让我做我喜欢的事儿!”我看着眼泪刷刷、数落不停的孩子,再看看边上一言不发的母亲。能想的到,也全能明白。
猛然间心里很慌乱,这些身患白血病的孩子正在接受治疗,不能太激动,也不能太悲伤。情绪不稳定对治疗效果影响很大。
看看眼圈红红的母亲,正强忍着眼泪,孩子还在不停地指责。我赶紧走近孩子,对他说:“有什么话,就跟姐姐说说,好不好?”
我想起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跟他交流:“你也是个大孩子了,你犯过错误吗?”他点点头。“姐姐也犯过错误,姐姐都好大年龄了。所有人都犯过错误。你爸爸妈妈也一样。做父母的没有人教过他们怎么做父母,他们以为那样做对孩子更好,并不知道孩子不喜欢。”“也许其间有误会。”
看着他渐渐止住出哭声,我继续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为对方好,以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以为对方愿意接受,或者希望对方接受,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又没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慢慢的一些小问题堆起来,就不爽了。是不是?”
我又说:“跟姐姐出去走走,先散散步。这些活动呢,你妈妈也不是让你一定参加。他就是希望你有更多的活动。在医院里,在病房,他只想为你做的更多”征得母亲同意,我举着输液瓶,带着他在外面慢慢的移动,一边聊着天。在通道上走着走着,有意识的就把他引到活动区。
立刻,热闹的活动场景让他停住了脚步。他还刻意隐瞒,表现的无所谓,眼睛却不离开台面上的彩色晶体。这大朋友自尊心真强。
他终于坐下了,这是母亲的一番心意。也是我们的心意及期望。暂时达标。
我理解母亲。治疗期间的小朋友因为疾病,以及用药(激素)的反应,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身体和精神都在承受着难以承受的折磨。情绪异常最常见。无论再难,为母亲者,一心一意都在孩子身上,哪怕自己受尽委屈。
我们时刻都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能参加活动,但是“指数低”是不能轻易破的红线。
所以,我愿意用百般的耐心。(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