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鲁肃上堂,见大堂两边文武森森罗列,赫赫威风看得发了呆:我家吴侯有了六郡之地,也没有这么多的文官武将。这里文人五、六百,武将一千有零。看来与他联兵已成定论。
刘备见鲁肃呆呆相看,知道他上当了。心里想,鲁肃啊!你们江东的文武都是真的,我这里大多数是假的,脱去了衣服,典当里都要赶出来的,一钿不值。
鲁肃哪里知道。他见中间坐着头戴龙冠、身穿龙袍、方面大耳的刘备,要紧上前对着上面恭恭敬敬地一拱到底:“啊,皇叔在上,江东吴侯手下鲁肃,见皇叔有礼了。”
刘备对他看看:对不起了。本来我要回礼的,可是诸葛亮早已关照我,不能回礼,那末鲁肃啊,我只能抱歉了。因此,把手一招:“大夫罢了。”
喔唷!我恭恭敬敬地一礼,你却对我把手招招,好大的架子!礼无不答,这是起码的礼貌。早已闻说,你刘备好善乐施,广施仁义于天下。今日看来乃徒有虚名耳。
再一想,刘备是何许样人?他是皇叔。皇帝对他打个躬、作个揖,他尚且可以把手一招。何况我鲁肃,又是江东大夫,与他无旧。故而今天这样对我,也算客气的了,我何必计较这些小事呢?而且我还有事情要求教他们呢。
鲁肃自己一个人踱头踱脑,在那里自解自嘲,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嘿……”
刘备看着鲁肃自说自话地笑出来,感到他这个人倒非常有趣。又一声吩咐道:“来啊!与我摆座位。鲁大夫请一旁坐下。”
“是是。嘿……!”
堂无二座。皇叔竟然给我摆座,好大的面子!我鲁肃脸上飞金,在此地文武面上有光彩。刘备真是仁义之君,名不虚传。口内连连称谢。
手下摆好座位,鲁肃并不先坐,而是朝着下面的文武,踱了几步。此番从江东来到江夏,好好看看。在谈论正经事之前,让我瞻一下刘备手下几位豪杰。然后再商议公事。
先看文人呢,还是先观武将?反正都在面前,只管仔细端详。听说刘备三顾南阳,请出高林隐士诸葛亮,锦囊妙计,两番火烧曹兵,非等闲之辈所及。他肯定在文班中站立。
鲁肃对孙乾边上的一位大夫看了看,认定他是诸葛亮。要紧走过去。他也不问问孙乾,此人可是诸葛孔明。刘备以为他认识这位大夫,故而也不在意。
只见鲁肃对着这位大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拱到底:“伏龙先生,下官久慕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鲁肃有礼了!”
这位大夫原是简雍。心想,你这个踱头啊,也不问个水落石出,冒冒失失就给我行礼。我又不是伏龙,你这个礼白行,与我无涉,不需要还什么礼。只说道:“我并非军师。”
“啊,不是孔明先生么?”
“对,非也。”
“唉!”鲁肃叹了口气,我也真糊涂,也不问个明白就行礼,倒弄僵了别人。
再说诸葛亮身为大汉军师,怎么会站在这文班之中?反而自己没有落场势。只好自己来圆场解围了:“那末,请问足下是谁?”
“我乃是简雍。”
“哦哦!原来是简大夫。下官久仰。久仰!”鲁肃口里喊“久仰”,其实从未听见过,为了自己有个落场势,只得敷衍几句:“下官亦有一礼在此。”
“下官回礼了。”简雍想,这个礼你是指名道姓给我行的,我应当回礼。
“请了!”鲁肃想,你这个礼是外快。
“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