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即使取悦自己,也要认真的去取悦。即使你将来不以写作为生,也不会发表文章,也有必要懂得一些写作的方法,因为如果使用一些好的写作方法,你的文字会更加精彩和生动,自己读起来也更加愉悦、自信。慢慢的,你会越来越喜欢写作这件事。
在写作中,你可能经历内心的争斗,呈现出自己最隐私的情感和行为,剖析自己,宽恕自己,刹那间内心释然;你可能感受过去,缅怀过去,拾起往日的辉煌,重新唤醒内心的某种力量;你也可能无意中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发现一个被人忽视优秀的自己。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不同的事,都在与他人打交道,都在说话。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会说就能写。只要你愿意,你会成为一个好的书写者,尝试把自己说过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相信自己的潜能,不必总想天赋的问题。
每段伤痛都值得好好领悟,刻意的忘却并不能帮助你获得内心平静。不妨将过去的故事写下来,并试着有意识的描述此刻你的情绪变化。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菩提就在寻常事物中,就在平常人心中。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会有同样的生活感受,他们之间只是相差一个表述水平而已。
井底之蛙能写出井底的荒芜,却不能表达出大千世界的各种精彩。初春时节野外草地上的花草的清香及清风的灵动;失去与你谈了4年的恋人后心房刻骨铭心的疼痛;夜深人静,听一首老歌时的万千思绪;孩子初次离家时,你心中的牵挂……你的感受越深,文章就会越生动。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戴着面具行走。生活教会了我们伪装,我们与自己的精神目的地渐行渐远。理想世界逐渐长满了野草,尘世的喧嚣与浮躁让我们没有时间去听自己的声音。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周围的一切,而忽视了自己的存在。
作品是否精彩,很大程度取决于“储材室”中食材的丰富程度、作者的素养与眼界。倘若食材有限或同质性太高,能制作出的食物味道当然有限。一位作者若感官上接收到的刺激少,眼界不够开阔,头脑中输入的信息量少,输出时的组合形式自然会少,这样的话,他就没办法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带领读者进入自己的世界。
灵感是个什么东西?不可能每次都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好事发生在我们身上。这时间,有多少准文学爱好者被“灵感”这件事给耽误了。
生活中很多事不能单一去解读,就像阅读文章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一样。你此刻的心境对事的态度由你此刻身处的场景与立场决定。
古人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古人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古人说“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可古人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古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古人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