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端午节意味着穿新衣、吃粽子、喷雄黄、插艾叶、看龙舟。
【穿新衣】
小时候,一年有两次穿新衣的机会,一次春节;一次端午节。一次俗称过年;一次称之为过节,即,过端午节。
每临近端午节,我就开始雀跃。为即将能拥有一件新衣裳感到高兴。
【吃粽子】
多年前,爸妈是农村老师的缘故,每到端午节,都会有很多学生送粽子,送当地特色的长粽子。
堆满灶台的长粽子,粽香四溢,把我给馋的。因为家乡只有甜粽,所以儿时吃粽子,有两种吃法,一种沾糖吃,一种沾咸鱼汁(这是我最早接触的咸粽)。
【喷雄黄】
中午12点,吃端午中饭的同时喷雄黄,节日就这么开始即结束。在我印象里,年中的所有节假日里,就端午节最有仪式感,而喷雄黄就是端午节仪式感之最。
12点一到,父亲就会口含雄黄酒,喷在家里的各个角落,随后会在门口写上卍,有时也会在我们身上描几下。
【插艾叶】
小时候大概知道端午节插艾叶是为了驱虫。上了中学后,发现不单单是为了驱虫。因为说不出具体的缘由,还特地去百度了一番。
插艾叶,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在古人眼里,艾是非常神圣的植物,将艾插在屋檐下,可以辟邪、得到神明的保护。
可以除瘟避虫。端午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也到了疾病多发的季节。古人认为艾草特有的芳香可以起到驱毒、除瘟、避虫的作用。
可以消毒止痒。除了以上作用以外,艾草还有一项很实用的作用,那就是待其干枯之后,既可以泡水,又可以艾灸,从而起到消菌杀毒的作用。
【看龙舟】
龙舟赛也是特别有仪式感的一种活动,家乡的龙舟赛在12点。每次我赶过去看时,都接近尾声了。
赛龙舟特别能体现团队精神。掌舵的,敲鼓的,划桨的,所有动作连成一体,缺一不可。当然不能少的,还有来自岸边的吆喝声。
去年结婚回婆家过端午,才知道家乡端午节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系结。
新过门的媳妇,第一年端午节时,需要给家里邻里的小孩系结(系五彩绳)分节饼。
据说,以前的时候,每逢端午,会有很多小孩去有新媳妇的家里系结,讨饼吃。新媳妇从天亮开始就会忙个不停。
系上结后,接下来的一整年记性都会很好。